王娟娟
山东省 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山东 威海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面向井喷式发展且内容时时刷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面对一群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中职计算机应用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办学必须面向市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无法第一时间监测到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校企合作能更好地让学校了解到计算机领域新动向,缩短学生跟市场的距离,避免了教学中的“闭门造车”。
关键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充分利用学
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
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是计算机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
路。
(一)有利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物质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其建设
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校外实训基地是开展工学结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
练的重要场所,有助于师生了解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
结合。
(二)有利于促进“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关键。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一方面,可由学校选送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顶岗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既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更快更好地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产品或其他前沿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由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计以及教材的开发,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加强专业建设。
(三)有利于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按生产过程组织教学,创新课程体系,围绕能力、素质要求,突出应用性,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同时,可以全方位引入企业文化,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学生利用实习的机会来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零距离”接轨。
二、走好培养计算机人才的校企合作之路
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围绕着“服务于地方产业,做出区域特色,拓展计算机专业在本地域的影响力”这样一
种办学思想,才能最终实现引领当地 IT 产业的发展。而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学校和 IT 企业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计算机人才的培养。
(一)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更系统科学
为确保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零距离”接轨。近几年
来我系各专业特邀请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如邀请了
湖南三辰卡通、宏梦集团、蓝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欧柏泰克科技软件园等多家企业的
专家共同参与,通过对湖南省 IT 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
标,与企业共同建立现有紧缺和潜在职业岗位所对应的课程体系。使计算机教育模式更
加符合学生就业、思维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
以使课程体系更系统科学,更能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
(二)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大师指导学生专业实践
企业专家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网
络技术专业邀请双星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指导毕业班专业实践、卓应教育有限公司
工程师指导毕业班课程设计;邀请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指导软件专业毕业班课程设
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使学生更能适应毕业后的就业需求。企业的大师处于 IT 领域的最前沿,这样可
以使专业变得具有更强的商业气息和实用价值,更贴近市场,为市场培养实用的人才。
(三)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完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
校企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善实验教学环境。本系网络技术专业与
卓应教育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可以充分有效地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
学校在硬件配备上的投入是有限的,而且一般学校只能建设一些基础性设备,一些高、
尖端的设备引进是有一定难度的。合作企业卓应教育有限公司为我系借助了必需的网络
实验设备,主要有思科交换机 共30台、思科无线路由10台。这些设备的投入完善了我系网络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环境,使网络实验实训教学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四)引入企业项目,企业参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逐步引入企业项目,开展项目带动课程,课程辅助项目的互动机制。课程教学过程
中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教学中心放在学生
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真正体现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性质。学生学习到了一定阶段以
后,已具备了基本制作技能,这时可以通过兼职的企业大师尝试从企业引进一个或若干
个项目,导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通过分解项目开发流程,将学生编成项目小组,让学
生跟随产品完成进度完成各自项目,最终按项目结项的原则进行教学上的课程考核,并
从商业化和产品质量的角度最终对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价。还可以要让学生根据某些
项目做相应的市场调查了解前期策划、市场运作等方面的情况。
在教学中注重实际学习效果的检查,这是检验教学效果所必须的,重视过程评价,
要求所有的科目均需提供作品作为平时作业,学生便可以在毕业时拥有一份自己的作品
集。企业与学校共同负责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监控,企业参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
评价和结果评价,并更具有权威性,同时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
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中职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校企合作可以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
学科,通过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使学院教学与企业要求“零距离”,在提升学生专业
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推进学院和企业的生产科研能力。计算机专业建设应着重于行业岗
位所需的知识点、能力点及职业素养,探索培养新型计算机人才的特色之路,为本地区
经济建设和产业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