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互动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2期   作者:崔静静
[导读]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

        崔静静
        滨州市渤海中学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此,新课标下的生物学教学要本着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高效课堂的同时,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之前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彻底淘汰了,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就是教师一个劲儿的讲,学生一个劲儿的记,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了,被淘汰是必然的。现如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了,但是,如何才能更进一步推进这一政策的实施呢?近几年,高效课堂的呼声也特别高,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呢?
        “参与”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谓教学是指教的人以一定课程内容为中介,指导学的人进行的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因此,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十分必要的,无论缺少了哪一方,教学活动都无法顺利地展开。在互动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摘下了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纱,融入到学生之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也不再仅仅是教师的配角,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互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其中提问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互动方法,通过提问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八年级下册《克隆技术》一节中,在引出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多莉是怎样诞生的呢?难道是先把一只绵羊的腿切下来,然后种到土壤中,让他慢慢长大?还是像孙悟空一样,念分身咒术,让一只绵羊变成两只?这些有意思的问题也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无形之中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游戏法,通过课堂小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游戏可大可小,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全体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一节的时候,可以让全体学生原地跑步,随着速度的加快,让他们感受心跳的加快,呼吸的加快,血液循环的加快,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意义。还有现在网络上炒的比较热的“刮刮乐”,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适当的插入“刮刮乐”环节,每一个彩票下面教师设置不同的题目,学生在刮彩票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种方法是奖励法,这种方法可以跟上面的游戏法结合起来使用,比如说奖励一些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当然奖励的物品不需要很贵,一只中性笔、一根棒棒糖、一个小玩具都是可以的。这种奖励方式可以跟刚才提到的“刮刮乐”相结合,在每一个奖券下面设置不同的奖励,让他们在学习之余充分体会“抽奖”所带来的那份神秘和喜悦。
        演示法,这里的演示不是教师演示,而是让学生上台演示。这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法,毕竟成年人和孩子之间的见识是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深度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不是很好理解,这时候学生演示就是一种不错的互动方式。当然,上台演示的学生基础不能太差,否则就容易传递一种错误的信号,从而形成所谓的“误导”,有时候学生和学生交流起来比与教师交流起来容易多了。而这一方法似乎更适合实验课,由学生来操作实验过程比单纯的老师讲、老师做、学生看强太多了,演示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具备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初中生面临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学习科目多,学习时间较少,生物课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描述基本的生物实验现象,能够和小组实验团队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与人交流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清晰阐述问题和流畅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利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有效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可以有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校效率,培养学生完善的生物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有效的生物学习习惯,增强初中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形成一个良性的数学学习模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教学也渐渐地进入了课堂,成为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那就是平板教学。而平板互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互动方式,教师可以用平板布置一定的课前预习任务,也可以运用微课、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平板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随机发布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平板上进行限时抢答或者是小组讨论,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紧张感,害怕自己被抽到,从而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在平板上发布一些跟当堂内容相关的习题,教师发布任务,全班作答,之后哪些学生做完了,做题用时长短,是否正确都会在平板上清晰地展示出来,教师也就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掌握的情况,以便于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互动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
        丰富教学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初中生接触面越来越广泛,教学形式应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将单一的填鸭式、死记硬背等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和形式转变为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自身的思考将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不论哪一种互动方式都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融合,而且在互动过程中需要老师有很好的把控课堂的能力和组织能力。陶行知老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还有创造力。”新课标要求转变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单单的传道受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心里的疑惑。当然,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但是高效课堂,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教学方向,我们要根据自己当地的教育情况,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教学互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的改进,才能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1]刘三贵.构建互动课堂,给予学生舞台--浅谈初中生物互动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 2013(4):63-63.
        [2]李永军.新课程下初中生物互动教学浅析[J]. 新课程(教研版), 2014, 000(002):163-163.
        [3]郝艳英.浅析新课标下中学生物探究性教学[J]. 新一代月刊, 2011(8):214.
        [4]张娟.构建互动课堂,给予学生舞台——浅谈初中生物互动教学[J].新课程·下旬, 2015(11).
        [5]杨云东.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 000(011):118-119.
        [6]秦玖发.浅谈新课标下的生物课堂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3(4):73-73.
        [7]张洪芳.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体验[J].中国西部, 2017(11):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