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果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马曹小学 广东省 阳江市529500
摘要:计算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整个过程。从我们的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学这门基础性的学科起步,直至最终到了小学毕业,每个小学生都需要和自己的计算机打交道。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小学生计算能力;计算教学研究;
前言:作为我国小学基础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和基本教学内容之一,不少老师认为数学计算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简单且被老师所轻忽,降低了其教学主动性,长时间下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积极性也大大减弱,导致了部分老师们的计算技巧和能力延误至今仍未得到提高。为此,重视对于数学的运算,掌握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是改善和提高课堂质量的重要关键。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首先是从计算原理着手。部分数学教师存在这样的思想误区: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最简单的教学内容。但其实也许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这么认为。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略了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向他们讲述计算的原理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演示、联系实际等方法讲清计算的原理,让学生对运算定律、法则、顺序有明确的认知。其次是教师要注意计算训练的方法。计算训练的目的不是重复记忆,而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限时口算、游戏竞算、听算都可以。第三点是教师要把控好计算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因为每个班级中,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区别的,教师不妨设计出不同难度的计算题来更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计算训练。从基础训练题,到专题训练题,到提升训练题,到特殊训练题,这样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计算训练,然后一步一步去提高计算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开展小组学习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组。试想,如果只是单纯的从成员数量上来随机分组,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学习基础是存在差异的,这样随机的分组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合作和互补,实现共同进步。怎样才算是对小组成员合理分组呢?首先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看: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存在差异,所以尽可能避免把成绩优异的孩子集中在一组,这样势必会没有兼顾到成绩相对来说不那么优异的孩子,应该尽可能使小组成员之间均衡搭配。其次是从教学任务来看:像是教学任务比较难的情况,每一小组的成员人数应该多安排一些,同样地,尽可能保证每一个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大,小组内每个成员所分派的任务难易水平均衡。第三是从学生的性格特质来看,建议把性格外向活泼的孩子和性格内向沉闷的孩子均衡地安排在一个小组,好让活泼的孩子带动沉闷的孩子来进行小组学习。在进行小组学习时,还可以在每个小组里挑选一个各方面(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相对突出的孩子担任小组长,由这个学生来带领整个小组学习,由ta向老师反馈本组的学习情况,老师可以根据小组长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的策略等等。
2.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合理开展计算比赛
不少小学生对数学课心存畏惧和抵触的心,究其原因主要有,觉得数学课堂气氛严肃,觉得数学的知识点有难度。
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学方法,只有采取适应小学生性格特征(活泼好动,爱玩好奇)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否侧,学生学起来无趣,老师也教得心累。那么通过寓教于乐,比如开展计算比赛,可以调动小学生爱玩爱竞争爱表现自我的天性,符合他们当前的心理特征,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比赛中,不但让他们学习心态上放开了,也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了。例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时候,采用了小组制比赛竞争方式。为了保证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相当,笔者按照学生成绩安排组队,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组队,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组队,小组队员轮流上台答题。笔者事先写好几组两位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学生答对后,任意出一道关于两位数加减法的题目,留给下一组同学解答。第一批5组学生在答对题目后,为了给下一批同学制造难度,通常都会增加出题难度,以便淘汰竞争者。学生在这个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竞争的乐趣,而且在留下题目“算计”同学时,由于要留下答案,自己也做了一遍自己出的题目,相当于做了两遍比赛试题。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在原本枯燥、严肃的数学课堂上放松自我、放松心情。学生在这种“玩”的过程中学习,既娱乐了身心,又提升了核心素养。
3.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合作竞争的时间
小学数学课堂一节课的时间是40~45分钟。如何紧凑又高效的运用这40~45分钟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是每个老师的初衷。但是,如果老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而没有留足够给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时间,只是在形式上是进行小组学习,那就失去了小组学习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应该还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进行小组学习有两个条件是非常关键的:时间充分以及时机合适。时机是需要老师来制造的,比如在温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时,学生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而同样在此刻,也可以由学生讨论对于新的即将开始学习的课程有什么疑问,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更加印象深刻,学有成效。时间充分不难理解就是老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去讨论。比如,在课堂上划出固定的有保证的时间来,或者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或者在一周的某一天都可以设定为固定讨论的时间。再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来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组讨论的时间是要踏踏实实进行的,不是搞形式主义,也不是敷衍了事地进行,否则小组讨论学习起不到其真正的作用。
4.注重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交流与评价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和成员之间的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各个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教师对于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教师的评价,这里要着重地来讲。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学习而总结出来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而不能只是做简单地点评。学生只有看到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对小组合作竞争学习产生信赖感和成就感,从而萌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要对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活动表示鼓励和肯定,这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情绪评价。另外,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评价中,开展问卷调查是一种不错的形式。因为,小学生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去开展评价调查,他们会更放松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教学评价更具真实性,也有利于教师根据评价来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最后提醒教师注意的是,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害羞腼腆的性格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尽可能使用平和平实的语言来鼓励和指导他们。总而言之要记住,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竞争学习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是愉快分享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享受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龚春峰. 浅议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14):24-24.
[2]曲凤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 赤子, 2019, 000(008):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