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颖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056000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学习中,问题情境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基于此,下文将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 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展阶段,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到其中,可以令教师依照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作为高中物理课堂的主体,开展对于物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从而促使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达到良好的工作成效。从本质上来说,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对高中物理课堂知识的思考以及想象当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记忆效果,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习惯,这对于学生高质量开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2.1 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
为了全方位提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水平,促使各项教学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教师需要进行细致地规划与设计,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融入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此促使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之间能够实现井然有序地衔接,并且能够高质量完成,从而全方位提升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在实际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学生能够对于物理学科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用以强化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点的理解深度。
例如,在开展《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针对于课堂当中所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进行统计与汇总,随后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各处的知识点以树状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进行问题的设计,即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如“光的反射有哪些规律?”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随后按照学生的学号,要求学生依次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能力。
2.2 创设实践性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很多比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方可迎刃而解。因此,教师应该借助创设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实践类问题情境的方式,就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相契合、相衔接的情境融合至学生认知视域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在由抽象向直观、由复杂向单一转化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获得认知迁移。
同时,教师更需要重视物理实验作用的发挥,并逐步提升实验在教与学中的占比,设计探究性实验场景,组织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认识,感知物理的价值、内涵,实现思维能力、认知潜能、创新意识、个性发展的提升
例如,在开展“超重与失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弹簧秤以及钩码的利用,让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探究钩码迅速上提瞬间弹簧秤读数的突然变大,钩码迅速下放瞬间弹簧秤读数的突然变小,使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在更为直观的认知体验中获得高效学习。这种以实践性问题情境为辅助的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方式,既为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知提供了铺垫,且更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活,以助力学生在近距离探究、深层次领悟中理解具体教学内容的内涵与特性,于无形之中促进了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增强。
2.3 构建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场景,因此教师可以构建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地,那么高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其作用,开创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很难真正的深刻理解抽象的物理定律和计算公式,仅仅是死背完全不能学到物理学科的精髓,而教师应用生活中的场景提炼问题,能够协助学生更清晰明了地解读物理知识。譬如:教师在讲授“电能转换”的课程时,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问题——“电饭煲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其如何进行能量转换?灯泡的发光是怎么回事?”等,让学生通过此类生活问题打开思维局限、再联想课堂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生活场景,随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分析探讨的结果进行点评和修正。
2.4 利用知识的关联性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诸多繁杂的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手法搭建问题情境,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贯通理解。例如教师在教授《牛顿第三定律》板块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一遍初中所学到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内容,通过比较形成问题情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深化对力的作用的认识。譬如:教师挑选两名学生上讲台进行一场简化的拔河比赛,提出问题:参与拔河的两名学生受力是否相同?问题情景的引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与此同时关联已学知识搭建的问题情境特别具象,再由教师引出公式F=-F,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也非常明了,学生通过对初中时期已学的内容再联系现在的课程内容,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现阶段的知识点,对于力学的整体知识点架构也会更加清晰。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使学生循着知识脉络层层推进思维深度,精准把握学习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还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所以作为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充分考虑学情,发挥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并钻研教材,深入分析,精准挖掘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问题,设计精简有效的问题情境,不断改进,逐步积累出一系列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王淑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7):63-64.
[2]马炜.创设问题情境 助力高中物理教学发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5):78-79.
[3]张彩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