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小学语文生活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宁丽新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达到学以致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由度,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宁丽新
        灵山县灵城镇中心校  广西钦州  535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应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达到学以致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由度,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小学语文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非常适合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真正的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本文阐述了新时代小学语文融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语文是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语文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加学生的精神内涵,提升其理解能力,因此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学习接受。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增加教学实践,将教学活动设置到日常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拓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生活即教育”,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而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生活为中介,将书本知识与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具体到小学语文学科的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将小学语文的知识点置于具体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与教材进行沟通、交流,对小学语文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完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2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使抽象的语文知识、语文概念与形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有效的降低了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的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很难自发的体会到其中的感情。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到课文中蕴含的真实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不仅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注重学生获得的新知对其生活的指导作用,也就是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中。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生活教学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学语文和生活相结合学习存在的问题
        很多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陈旧的观念里,他们对小学生的教育还停留在书本教学中。提醒学生要记得哪个词语,背过哪一篇课文,用什么词语怎么造句,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一定要背过等等,这些观念严重的阻碍着新观念的运用,让小学的语文教学离生活还有很远的距离。学校对于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意识也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更注重的是语文的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决定着升学率,学校的评定,老师的配备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学校的观念依然停留在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

教师和家长对于小学生学习吸收的过程并不完全了解,他们认为学习是积累的过程,积累就需要靠课本内提供的内容,进行一遍一遍的熟悉,记忆才能获得,殊不知,通过理解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根本的吸收,这样的对于学习的理解观念也阻碍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推进。
        4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4.1拓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期间,一些课文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其实没有太多的联系,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对这类的知识内容感到比较陌生,使学生对它们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或者是对这篇课文的内容认识不彻底、不全面。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因为小学生年龄的原因,他们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生活以及学习的视野相对较狭窄,因此,在语文教学期间,老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们让他们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要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调查走访以及利用信息网络查找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语文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成效。如,在《长征》这堂课的教学中,因为小学生对长征这样的伟大历史事件不甚了解,也不清楚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所以,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填鸭式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极易造成学生对长征这件事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学生感觉课文非常枯燥和乏味,然后降低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本堂课教学之前,可以组织学生们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并提前熟悉,保证学生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对这长征这段历史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做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主动地开拓自身视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使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学习更加充实,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们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2模拟生活场景,还原真实生活
        因为部分文章的时代背景比较久远,与如今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差巨大,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了解当年的创作背景,给学生的学习的带来很多阻碍,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创设出的情境把文中讲述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仿佛置身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能够使他们更清晰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把课文按照戏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安排学生们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来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们对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牺牲的奉献精神以及英雄气概的充分理解,最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氛围,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4.3语文作业生活化
        除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以外,对于课后语文作业的布置,也需要生活化。一些老师在语文作业的布置环节还是采取传统的作业方式,让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熟读或者默写抄写等形式的作业。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巩固课本内容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此以往,极易使学生们产生厌烦的心理,慢慢地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更加影响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对于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要把实际生活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而作业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若安排短期作业,教师应安排学生观察以及记录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当天的新闻,父母以及朋友的近况,个人的生活轨迹等,要求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描述出来。如果是长期的作业,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多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注意观察自然现象和发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学生们可以将自己想要种植的种子种在土壤里,每天对其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一段时间之后,安排学生总结自己的作业成果。这种作业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对大自然和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时代教育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方式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为课堂注入生活气息,让学生沉浸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感受生活并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尔勤·马麦塔洪.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教育,2017(2):224.
        [2]安玮.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8):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