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进行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施圆缘
[导读] 语言文字能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只有将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好,才能为其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施圆缘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语言文字能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只有将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好,才能为其之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语言文字的训练程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的基础奠定提供强有力的引导。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巧妙融入语言文字能力训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部分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言文字;小学语文;能力训练
        引言: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其特有的性质,它本身就是由文字和语言所组成的一门较为主观与感性的基础学科,而注重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能够在丰富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为大家学习其他科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能做到强化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由以来推动大家整体的能力素质发展。
        一、在日常交流中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奠定语文的学习基础
        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想要真正的培养起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要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着手。如教师可以重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大家的每一次交流,无论是否在课堂上,都要对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生活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生活环境中,日常的口语交流基本上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其实这种思想本身就有所偏颇[1]。小学生正处于对一切未知事物都感到懵懂好奇的年纪,在尚未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之前,所说所讲的口语内容不过是为了能够与他人进行沟通,很少有人会去注意其语言中的结构搭配,在遣词造句的方面也不会有人对其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时,依然存在很多口语上的问题,学习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词不达意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担起纠正同学们口语的责任,在平时的交流与课程进行时,都能够对学生这方面问题多加注意,进而引导其改正错误的说话方式,学会精准的使用字词,奠定其语文学习基础。
        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第七单元的口语练习为例,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要能够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对同学们进行遣词造句的专项培训。教师在以第七单元“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主题开展口语训练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大家从“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乡、自己所擅长的音乐或者运动等”方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演讲课题,之后,教师可以将相同选择的学生们划分为一个小组,让同学们按小组进行演讲比赛,通过竞技的手段来激发大家的热情,利用这样同组竞技的方式还可以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地学习到他人演讲时所展现出的优点,进而达成提高大家学习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


        二、在教学课堂上培养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文字利用率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培养外,教师还要加大教学计划中语言文字所占的比重,因为小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还处于起步过程中,而语文课程既要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更多的还需要锻炼其文字应用的能力,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同学们对文字进行使用,才有可能让大家之后的阅读积累和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发展其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2]。
        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字利用率,首先要让他们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运用。想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在教学前的规划中下大功夫,明确每篇文章中的内容,同时能够精准地剖析出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哪些优秀段落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方式哪些是可以让学生借鉴模仿的。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带刺的朋友》为例,文中提到的“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这句话就利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利用“兴许”一词来表达作者的猜测;再利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摇晃”一词将其活泼可爱的模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哗哗”、“噼里啪啦”这样的拟声词则是很好地渲染出了当时的环境氛围,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师对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大家学习文章中作者的一些修辞手法,从而让同学们自己所写的文章也能够像《带刺的朋友》这样有趣生动。
        三、在阅读写作中培养语言文字能力,形成学生的训练习惯
        语文这一学科从本质上和其他的学科便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的语言与文字的积累。想要真正的学好语文这一学科,教师的指引作用往往只占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要利用其自身的阅读积累量和大量的写作训练来达成。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自行阅读与写作的习惯,为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打好地基[3]。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教师要在阅读方面进行着手,加强同学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是使其可以有效进行阅读的必要前提,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加深学生们对的教材理解能力,从教材中找到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而开发更多领域的图书积累[4]。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第四单元内容为例,该单元主要讲述的是动物,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与描写,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如《猫》这篇文章作者就生动的对猫咪古灵精怪的性格与其满月时淘气可爱的形态进行了刻画,从中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而《母鸡》一文则是顺着作者自身对母鸡的看法改变这一条线,引发出作者对普天下伟大母亲的赞颂之情。通过对课本教材中文章的学习,能够让同学们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构造;也能让大家大致了解到相同主题的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描写的;还能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书写文章时的模式与技巧,并能够将这些值得学习的优秀内容内化成为自身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同学们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能够将阅读中的积累充分融入自身,为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是其充分发挥自身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保障。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交流、课程设计、引导阅读等方面进行课程融合,进而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安,马楠楠.语言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育误区与提升策略[J].语文建设,2020(16):25-28.
[2]杨岑.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才智,2020(18):12.
[3]林叶青.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决策探索(下),2019(12):72.
[4]陈小云.小学语文阅读促写教学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