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提升写作效率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向珍军
[导读] 本文主要探究阅读促进写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在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对应的策略,望能够带给广大教学工作者一些指导性建议,从而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向珍军
        仙桃市第四中学   湖北省     433000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阅读促进写作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在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对应的策略,望能够带给广大教学工作者一些指导性建议,从而完善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一、引言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所读物品内容进行针对性质疑。例如,可以从作品的环境、人物、故事梗概、情节等进行出发,将自己难以理解的部分用颜色笔进行标记,如对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进行探究分析以及评价时,应紧扣该人物的历史环境,同一人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迁,每个人对其评价的内容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人物形象进行探究,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在阅读当中产生质疑,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读作品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种反思评判的思维方式,为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模式单一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已然逐步深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但是在学校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根据。为此,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时,往往会将学生带入狭隘的思维模式将写作内容按照条框方式罗列出来,并直接告诉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在自主创作时缺乏一定的新意,写出来的内容感情色彩较少,文章情节千篇一律。
        (二)偏离客观事实
        写作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在其中不断完善并加以创造,这样的过程并不说明,写作就是偏离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写作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拓展思维的新视野。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出现凭空想象的状况,以及所创作出来的文章,内容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轨,缺乏真实色彩。究其原因,在于现如今学生将理科学习作为重点,而文科学习较为忽略,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偏大,缺乏感悟生活感受自然的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创作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往往流于纸面。再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忽视了学生自身情感的抒发,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的途径
        (一)利用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材不缺乏质量优美的文章,这些佳作是各种文体的体现,教师可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多元化开展阅读,确保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同时融入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当中,提升个人的知识素养,完成对作品的感悟,小到词句的品味,大到作者表达方法以及思想感情的领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写作技巧,从而在无声中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多元化探究文章的内涵,在讲解课文时,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当中,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验文章当中的魅力。
        (二)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言文字的积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坚持,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足够的语言文字,才能养成良好的语感,掌握丰富的写作材料,以便达成预期的写作效果。

但是学生单凭教材当中的阅读量,是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的,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向外拓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优化教学难度,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层面,不断增加阅读量,减少阅读题目,促进学生多读书,好读书。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以便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对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例如,在学习《观沧海》时,便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掌握更多豪迈乐观的诗句,若是有条件的学校,可多举办一些课外教学活动,例如演讲、辩论等,确保学生在此过程当中能够掌握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拓展思维的新视野。其次,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触发学生的心灵感受,使其懂得怎样欣赏和评价作品,从而在阅读中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写作是学生提升自我人格魅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需求,为此,教师应借助阅读,引导学生在文化世界里感知体验,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亲近自然,感悟人生,唤醒个人的表达欲,提升个人创作的观赏性。
        (三)优化阅读教学流程
        开展语文写作学习,往往是学生畏惧的一项任务,个人写作的积极性较弱,创作的作品缺少一定的温度,在写作时容易出现拼字数的现象,缺乏自身的真情流入,也缺少一定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面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教师可将阅读作为写作教学平台,通过优化教学难度以及创新阅读流程,激发学生学习时的创新性以及思维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时,在讲演中闻一多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这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中的情感。若你是作者,应该怎样去做?如果作者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会怎样去做?如果作者与父母换位思考,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呢?要求学生以文字的方式将自己所想象出来的场景表达出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将阅读与写作分离开。在学生缺乏一定的情感基础时开展写作训练,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但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创造性异常高,这是因为教师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唤醒学生表达欲的同时,确保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满激情,提升个人文章的可观赏性。
        (四)深度挖掘阅读内涵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有关人员精挑细选的,文章在内容、布局、情感、表达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最佳样版。为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度挖掘教材当中的阅读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以及情感的理解与认知,确保学生在揣摩文章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技巧,以便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通过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文章内部的写作结构,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以及作者对描写对象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书写了怎样的故事?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更详细地理解文章脉络以及文章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教师对课文的详细讲解,学生更容易掌握对景物描写的写作手法以及修辞手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拓展阅读视野。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方向,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阅读所掌握的素材,提升写作质量。虽然现如今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在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势必会推动写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垂兰,熊富生.读写结合,提高能力—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84.
        [2]黄友胜.探讨初中语文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71.
        [3]曹玉.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方法[J].好家长,2017(37):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