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杨铁军
[导读] 现代社会不断变化,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也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把思辨性阅读教学和语文阅读结合起来
        杨铁军
        河北容城中学    071700
        摘要:现代社会不断变化,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也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把思辨性阅读教学和语文阅读结合起来,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思辨性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能为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
        引言
        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就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1思辨性阅读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的思辨性教学要教会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入手,不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思想,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不一样的思想,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而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也能从中获取新的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开阔眼界,为语文写作奠定基础。
        1.2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为了高中语文阅读也能满足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对阅读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3促进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文章的意思,对文章产生深层次的认识,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促进其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创新发展。
        1.4思辨性阅读教学革新了语文阅读与表达的理念
        思辨性阅读的创新启发了学生的思辨意识,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当今社会传统模式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大多过分关注学生对于字词的认识成都,而忽略了文章本身带来的文化价值,导致学生在写作上习惯于套用范本,在阅读上无法掌握正确的技巧。而思辨性阅读主要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他们认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强化自身对问题意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改善自身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问题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质疑。
        2思辨性阅读能力培养的分层探究
        2.1确定思辨性阅读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在阅读中,学生都会带着问题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时,要先让学生明白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带领他们有选择性地挑选阅读的内容。教师只有选择适合的阅读文章才能有助于学生思辨性阅读,才能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2.2明确思辨性阅读的核心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和思考文章的内容,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课本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逻辑思维性,积极搜集文章的形成背景和环境,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领悟作者的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意识,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2.3提升思辨性阅读思维
        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用思辨性的思考方式去感染给学生,引导积极地阅读,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升华阅读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文章的本质和文章所要传达的内涵,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3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
        3.1根据文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高中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有清晰的阅读思路,从而助力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前提下,要先帮助学生合理地分配阅读任务,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析文章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满足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要求,也能提升学生思辨性的语文阅读思维。
        3.2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思维,可以通过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不一样的文章,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辨性的阅读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实现更加自由发展;教师也可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可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模拟代入式讨论,也可以进行分组辩论讨论等,通过不同的讨论方式,加深学生的思考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
        3.3提高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思维
        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时,也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特别是那种积极向上的文章,这是由于高中的阅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文字性的阅读能够熏陶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教师要想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应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正确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思维。
        3.4以疑启发,强化学生的思辨意识
        思辨性阅读就是一种不断质疑,不断解疑的一种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去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强化记忆,并寻找答案,通过这样以疑启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地强化,其思辨阅读能力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5以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思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思辨性阅读发展的前提,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端着架子”教学,要保持师生平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时常持有不耻下问的心态,这样学生才不会因排斥教师而不认真学习。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能促使学生积极发言,勇于发言,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提高自身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结束语
        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的时候要有一套适合学生的阅读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兴才.思辨读写,走出整本书阅读困境的最佳途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3).
        [2]胡建军.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17(04).
        [3]代顺丽,王荣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本质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4(8):51.
        [4]吴格明.离开了思维,语文就成了一堆孤立的词句和文化碎片[J].中学语文教学,2017(8):2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