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涵菁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地在全国中小学校内推行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要求全体教师转换旧思想,真正做到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该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视为核心目标,在课内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进而强化整体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展开深入分析,探索生本理念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引言:语文是小学时期的重点学科之一,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对象,教师必须在教育新形势下及时转换传统教育思想,将素质教育下以生为本理念视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展开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综合实践能力、身心发展情况,并及时制定出针对性的高效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设置多元问答环节
小学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不可墨守成规采取单一教学模式为他们传授知识,让他们在被动状态下无法真正明确知识的内涵,也得不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练,必须提高教学的开放性,通过设置多元化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辩论,主动探索课文背后隐藏的思想内涵、情感因素,进而实现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下述原则:一深入探究课文,凸显语文教育价值;二结合生活实际,保证同学们能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在课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三具有一定辩证性,让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产生思想的碰撞,由此拓宽他们的思维范围,为他们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问答环节的设置从根本上打破了常规教育思想,学生拥有了话语权,师生在有效互动中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在逐字逐句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向同学们提出启发性问题,如:“事情发生后司马光与其他人都分别有什么反应?”、“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方面得出结论的?”、“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想又怎么做?”在问答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们能够主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出发去假设求证,进而将自己的主观想法与教师、同学分享,最终在集体讨论中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观察学生身心变化,深挖教材情感因素
在初入校园学习阶段小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但是他们因为对环境及所学内容不熟悉而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按照教师的指引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适应环境后他们逐渐生成了强烈的主观意识,想要自主学习,也想要在和谐环境中愉快学习,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心变化,及时针对性地更换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深度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元素,为同学们提供表达自己主观想法的机会,进而在课堂内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也能让同学们在自由讨论中自然明确作者想要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感情、思想,端正学生思想态度,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创建新颖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改革时期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教师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新颖教学情境的创设,如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或是课文中提到的物品的图片、播放相关歌曲或视频等,这样一来同学们会自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活跃了课堂氛围,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2]。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内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以此形式来完成特定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会逐渐将自己代入人物之中并与其共情,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创新式教学情境的创设为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师生之间能够在融洽交流中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首先在导入环节为同学们播放动画片《雷锋的故事》,由此来完成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从而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的问题,从而主动探索课文内涵,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深化他们对“雷锋”这一人物形象的认知,并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所看动画视频、课文内容相结合,共同感悟雷锋精神,让所有人都能在自由讨论中形成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及时展开拓展教学
小学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强化学生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想要实现理想化教育目标教师就一定要打破常规,不将教学范围局限在教材之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拓展材料、社会实例、生活故事,从根本上丰富课上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并逐渐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他们能逐渐将自身的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明确自己在课内的主人翁身份,进而积极学习、努力探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未来更多高难度知识的考验,实现全面发展[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是小学时期的基础学科,是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的一环,想要在新时期下保证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一定要及时转换传统思想,避免出现“一言堂”的情况,真正做到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在课上设置多元问答环节、展开 情感教学、创新教学情境并及时拓展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让他们能在主观能动性的驱使下积极探索知识内涵,实现核心素养发展,为未来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魏萍.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07:16-17.
[2]王雷.探究有效教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14:149-150.
[3]赵万霞.素质教育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2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