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瑶迪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 215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讲解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要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深入探究了基于立德树人的微课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使其在具体情境中,深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并通过为其分享课外学习资源,帮助其养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微课教学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只需要讲解基础、简单的内容,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中,即便可以记忆教师讲解的语文基础知识点,也很难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价值。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小学课文的情感教育价值。
一、借助微课辅助预习活动
通过开展预习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能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有利于实现情感教育目标[1]。然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独立分析课文的能力相对较弱,很难独立完成新课的预习活动。鉴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其分享微课视频,使其能够更好地对自学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为例,通过本课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的价值。一年级的学生预习兴趣有限,学习能力不足,也无法独立完成课文理解的过程。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为其分享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可以请其他教师配合完成课文的朗读,使用幽默、夸张的语调将课文中的故事呈现出来,并让学生能够在图片、动画的辅助下,初步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从而感受到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乐于分享的精神。
二、借助微课展示生活情境
小学生抽象思维不足,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很难通过教材中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分析文字背后的情感[2]。鉴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生活性情境,将文章中描绘的情境生动地呈现在课堂在红,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使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妈妈睡了》教学为例,通过本课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母爱,能够树立在生活中关爱父母的意识。
为帮助其深入体会课文中“妈妈好累”、“多活儿”、“真该好好睡一觉”等句子,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收录有关“妈妈干了好多活儿”的相关视频,如班级内学生母亲为学生准备早餐、认真工作、打扫房间等生活片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意识到父母为自己付出的汗水,以此帮助其更好地体会母爱。
三、借助微课强化探究意识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强化其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挖掘课文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情感态度和作者的思想,并积极进行思考,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3]。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微课强化其探究意识。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播放趣味性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在此基础上,与其开展对话,围绕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引出新课的主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新课主题的思考过程中,从而在解读课文的同时,探究作者的观点。此外,完成课文讲解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文章,请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在扩充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观念。
四、借助微课开展个性引导
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小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教材讲解语言知识、开展情感教育,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发现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为其提供指导。然而,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多数教师都无法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个性指导。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为不同学生合理推荐课外读物的方式,引导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微课视频,帮助其加深对课外学习资源的理解。例如,当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表现自己的信心时,教师可以为其分享可以提升其自信的学习资源,并通过微课帮助其更好地开展自学活动,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进而能够主动尝试参与课堂活动。又如,当个别学生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教师可以为其分享与友谊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书籍,并通过微课为其讲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价值,从而使其掌握正确开展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与朋友开展交流,并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朋友之间的矛盾。
结束语
总的来说,借助微课开展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其更好地投入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积极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道德教育因素,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从而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韦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样态及反思: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J].教育导刊,2019(06):62-66.
[2]褚卫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5):39-41.
[3]计宇,李广.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2):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