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高进华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动性,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模式来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
        高进华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四川省 成都市 6100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动性,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模式来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真正实现生本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精彩课堂。激励性评价符合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掌握激励性评价的重点以及难点,真正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初中数学;多元化;多样性
引言
        初中生进入心智发展的高速期,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个人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非常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以及鼓励。因此在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以激励性评价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方向指导以及鼓励。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着眼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历程,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彰显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一、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激励、鼓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信,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手段,激励性评价备受关注,效果十分显著。许多教师在当前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氛围下,将激励性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学科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的分析以及研究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难度系数相对其他学科偏高,激励性评价的使用势在必行。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找准激励性评价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切入点以及突破口。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保障学生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乐观,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另外大部分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波动性较为明显。因此,教师需要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巧妙利用激励性评价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和主动。
二、激励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备受关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初中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全身心投入其中,逐步提升个人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不可否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激励性评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十分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可,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利用激励性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水平。激励性评价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积极实现不同评价形式之间的有机组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下自主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为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评价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即使有的问题非常简单,不需要慎重思考,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来,教师都会给予学生极高的评价。这一点使得教学评价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了一味的称赞,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成长。相比之下,激励性评价工作则有助于突破这一现实困境,让学校管理层、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可以展开学生互评,充分彰显学习评价的导向作用及激励价值。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不同评价手段进行分析以及研究,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真实情况。将鼓掌表扬和语言评价工作融为一体,灵活利用多种教育教学示范策略以及评价手段,确保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和能动性。


(三)彰显教学评价的真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采取实物激励的形式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精神激励所占有的比重相对偏低,最终导致教学评价工作偏离了主干道。激励性评价则要求教师以口头上的教学评价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深化学生的认知以及理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肯定,从而产生有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的学者明确提出,激励性评价有助于充分彰显教育教学评价的真谛,确保教学评价工作回归本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
三、激励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综合上文的论述和分析不难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思路的有效调整,合理利用激励性评价,积极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的初中数学学习习惯和技巧。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要想充分彰显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实事求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积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效用。教师上课时,应该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简单肯定,而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回答正确问题。这一点有助于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一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
(二)多元化和多样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需要多元化,既需要来自学校管理层、教师的评价,也需要让同学、家长进行评价,使得学校管理层、教师、同学、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同出力。
        多样性评价有两层含义:一、评价性质的多样性,既要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又要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指出,使得同学们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励不等于一味的表扬,对于学习较好,容易自满的学生,给他们指出不足,是一种更好的激励。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作品展示、成长手册等。
(三)适时切入并合理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为了充分彰显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优势,教师需要找准激励性评价的切入点以及突破口,关注对正负面问题以及影响的分析和研究,先积极拆分教育教学活动,然后按照激励性评价工作的实践策略,通过对整个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分析来调整教学思路。当学生完成前期的自主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则可以进行简单评价,在完成阶段性的教学总结工作之后,教师也可以进行激励性评价。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够体现出激励的效果和价值,不能刻意地、呆板地进行激励评价,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这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觉知能力,及时的发现优缺点,同时需要教师讲究激励评价的技巧性,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采用多种合理有效的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的作用非常显著,教师需要了解激励性评价的重要优势,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针对性地推进以及研究。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切入激励性评价,确保对症下药,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有效落实,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以及激励,提升个人学习自信心和能动性,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春. 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解读与训练?通用技术、劳动技术[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
[2]徐兰.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 2020, 000(021):15.
[3]时洁.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小学生(下旬刊), 2020(12).
[4]高娜. 初中数学优化考试评价激励效果的有效方法[J]. 新课程, 2020(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