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1期   作者:杜晓云
[导读] 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是落实形成理念下的作业革命的核心环节。
        杜晓云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安乐中心小学 722405
        摘要: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是落实形成理念下的作业革命的核心环节。小学数学的焦点在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养成,为此,作业成为了小学数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在教学实际当中也出现了作业量超标,难易程度不合理,形式内容枯燥刻板,不具有引领学生创新性、想象力创造力的推进作用,亟待进行相关的改革。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认识;教学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学而时习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作业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检验其学习成效,同时也能够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作业价值的发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数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作业的设计是决定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师生和谐关系、课堂实效性提升的又一个核心因素。在原有的作业形式下存在着数量多、形式单一等多种弊端,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积极推进作业革命势在必行。
        一、强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式方法创新
        (一)坚持实事求是,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契合
        小学生的学习不能单纯地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智发育的特点来具体分析、具体设计。比如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好奇心比较强,也具有非常强烈的娱乐需求,那么数学教学就要把这些要素融入到数学课堂当中,把作业的设计从一味的纸质化的书面作业形式中跳出来,加入更多的手脑并用的形式内容,从而让学生的眼前焕然一新,也能和学生的好动、爱玩的特性有机地联系到一起,并且要在不同的年龄段和年级中去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特征性的作业方式。对于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活泼的、有趣的游戏型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中的认识1-10的课程教学中,老师带学生系统的认识、朗读、书写,并且通过数他们的手指理解了数字的含义之后,可以布置一个找朋友,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卡通形象,每个上面标有一个数字,指定其中一个按照老师说出的数字顺序,找到对应的动画人物,将他们作为好朋友。而对于中高年级,则可以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小制作、小实验等提升学生的数学与实践水平。比如在北师大版教材关于立方体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家里的规则型立方体,比如洗衣机、冰箱、烤箱、微波炉等等,学生亲身感受,对不同实物的立方体的体积大小有了更直观形象的感知,这样的作业设计又务实,又新颖,和生活密切相连,很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作业设计还应当迎合学生们的审美和感官需要,以一些丰富的颜色、多样化的形状加入卡通动画形象等要素,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作业成为他们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这样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分类指导,做好分层作业设计
        小学生在之前的学前教育中,个体水平和性格特点都是存在差异的,为此,在作业的设计中也要突出一定的差异化,坚持分类施策,因人而异的原则,尽量突出分层教学的特点。

不过针对当前小学的作业布置时基本都是统一内容的现实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不能刻意追求一步到位,先从一小部分学生中开展试点,待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后再逐步的推开。通常的分层设计是按照学生的实力水平和平常的测试成绩为梯度安排对应的作业内容,比如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日常和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平均计算后设定为三个梯度,85分以上为优秀,60-85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待提升。对于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来说,作业的难度可以适当的拔高,具有一定的延伸性、挑战性和拓展性,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经过一番思考和尝试后得出了答案,也是对这一群体学生能力水平的肯定,他们必定会有更好的获得感和荣誉感。这种情绪上的正面激励会引导他们深入的钻研,进一步地发掘数学领域的内在潜力。对于良好学生,重在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积累更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达到稳步提升的目标。而对于待提升的学生,他们的基础较为薄弱,同时学习态度可能不够端正,那么作业设计倾向于打基础,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形式的作业布置让这些学生先产生浓厚的兴趣,再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一些重要的基本知识点融入到作业当中,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初级的数学思维,尽快地赶上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这样分层设计让各层级学生实现了循环上升的动态流动,从而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进步。比如在北师大版的数学关于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对于待提升同学的重点要放到对概念、判断方式的再认识上,让他们能够对一些规则和特殊图形进行初步的判定,并找到对称轴。而良好层级的学生就要掌握在看到对称轴一半的图形条件下画出另一半,形成整个图形样式。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就要侧重于对图形平移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的考查,必要时可以延伸拓展旋转、翻转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提高。
        二、合理评价作业成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坚持鼓励正向原则
        很多老师只聚焦于学生作业的问题之所在,而忽略了学生付出的诸多努力,这是极为负向的评审方式,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伤害。在作业改革中,老师要多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的优势、付出、辛勤的一面突出,多进行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收获感,也能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优化改进评价次序
        这是一个技巧性的问题,开展作业批阅时,在学生做错的内容下面画上一条短红线,尽心标注,让学生主动地去看错误出到了哪里,如果第一次能够改正过来,那么就把短线改为对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让学生养成了多反思、多检查,正视差距的习惯。
    三、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校在作业革命的指引下,就小学作业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认知观点和实践方法,值得去探讨分析,以更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木会. 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 小作家选刊, 2016, 000(023):125.
        [2]汤庆睿. 试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 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7(3):00251-002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