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杰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后川小学 贵州毕节 551704
摘要: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启蒙作用。如何在小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采用何种培养策略等问题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生数学教材中包含了较多抽象的数的概念以及逻辑运算,小学生并不能直接进行理解吸收,学生学不懂,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进而导致其数学学习质量得不到提升。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采取措施,更新其数学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符号意识、空间思维和数感等的锻炼,有效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特定的教学行为方式。一位合格或者出色的教师拥有一定的教学技能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师的处理教材技能、讲授技能、课堂调控技能及教师的反思技能例如徒手画圆技能,在不需要圆规规范画圆时,教师漂亮的徒手画圆技能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节奏、突出教学重点,而且能增强数学美育,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枯燥,并且变化形式较多,再加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还较弱,所以,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很难,加上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还会觉得压力较大,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到反思,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教学反思,而我所提到的反思是指学生的反思。例如:在教学“面积的测量”相关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教室里的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A、1B、100C、都对D、都不对。学生们看到题目以后都纷纷举手,我问选A的同学理由,他说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所以是A;我又问选B的同学,他说面积大约是100平方厘米,所以是B;这时又有好大一部分学生说:是C;咦,怎么又是C了呢?有的学生迫不及待的告诉我,因为题中没有明确的面积单位,所以都对。这时刚刚回答选A的学生说都不对,应该选D,因为没有单位本身就是错的。这时我说,是的,我们在表示一个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时,要注明准确的面积单位,这样才能准确表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通过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在反思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分析数学教学本质,明确核心素养定位
以“数的运算”这一课教学为例,小学阶段的“数的运算”这一内容贯穿在了小学学习的不同阶段,但是“数的运算”与其他的内容相比,最具有逻辑递进的关系,前一部分的学习都会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对“数的运算”的教学进行整体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质的理解和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定位。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运算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本质把握仍然是需要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那么应该如何理解“数的运算”的本质呢?如前文所述,数的运算实际上是基于数的意义与运算法则的意义进行的推理,而数的意义是与计数单位直接相关的,虽然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是不同的内容,但是它们的内在意义和方法都可以通过计数单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加法和乘法就可以看做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合并,减法可以看作是计数单位的减少,除法既可以理解为几组相同的计数单位的依次相减,也可以理解为是计数单位的平均分与细分。围绕计数单位这一本质的认识,教师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主要用到的是哪些计数单位,不同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是如何对计数单位进行运算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运算等问题,并将这些思考真正通过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感悟数的运算的本质意义。
(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审题包括分析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准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通过审题才能准确解决问题。正如前文所说,小学生经常出现套用公式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数学的观察和数学的思考,没有仔细审题,没弄懂各种量之间的关系。
其次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小学生很少有反思总结的习惯,他们往往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之后,照模照样的改正过来就可以了,这样在他们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时候,还经常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在出现错误后第一时间进行反思,经历数学的思考,总结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找到自己的知识盲点,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有了一定印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出现错误的几率就会降低很多。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我们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强烈的求知欲,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数学思考和数学实践能力。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一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就出示了一副两边镜框大小不一样的眼镜,问学生:老师要买眼镜,这样的眼镜老师能买吗?学生很快就说:“不能买”。顺势师生了解到“对称”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数学兴趣。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反思总结的习惯、仔细审题的习惯等。数学教师还应该分析数学教学的本质,明确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位。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仔细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内容,从中寻找适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素材,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石思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79.
[2]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3-5.
[3]蔡康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0):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