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仕洋
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 贵州毕节 553300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是最基本的内容与目标。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在日常教学中适当渗透本土现代诗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要努力构建起自己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自身语文学养,达成准确、熟练和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系统既追求各种文体特征的全面性,同时又要追求不同语言个体的个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由于受到高考因素、教师教学激情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整个高中语文现代诗教学,都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可有可无的状态。为此,我们组织了针对高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的研究小组,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教学中,适当引入本土现代诗教学,能有效地改变现代诗教学的不利局面。
本土现代诗教学,所选材料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文本语体比较符合当下诗歌话语方式,在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现代诗歌的积极性。自古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反过来刺激了教师教学的意愿,这就能有效地推进高中语文现代诗的教学。通过学习,学生积累起阅读现代诗、鉴赏现代诗的经验,就能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现代诗歌语言体系,并在课外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其进行阅读和创作。
我们常常发现,不仅学生,就算是老师,他们的语言系统往往是不完整的。他们能读懂小说,能读懂散文,可就是读不懂现代诗,或者不愿读现代诗,这与我们多年来现代诗教学的缺失是分不开的。所以,利用本土现代诗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是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维度的有力手段。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
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另外,还有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本土现代诗教学,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方面,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现代诗作品,大多是文学史盖棺定论的名作,比如《天狗》《井》《春》《蛇》《神女峰》等,我们并不否认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但是,这些作品的语言方式与审美效应,与今天的现代诗语言技巧和艺术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的时候,只能获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语体经验与思维模式,所以他们学了之后,还是读不懂今天的、当下的现代诗歌作品,其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也就产生了局限性。而我们引入了本土现代诗教学之后,熟悉的材料、鲜活的语言、新颖的构思,会让学感觉到豁然开朗,这对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增进他们的情感体验,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教学例子:我曾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过我们语文2组唐老师发表过的几首短诗,其中有一首叫《秘密》,全诗五行:
秘密
我曾告诉她一个秘密
说她嫁给我就会有房有车
结婚二十年
老婆突然问我:房呢,车呢
我不说,这是另一个秘密
学生读了后哗然大乐,一个学生说,老师,诗也可以这样写?我感觉到他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就进一步引导他们,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一个小故事,一点小开心,一段小情感,一个小物件,甚至一个眼神或一抹微笑,都可以是诗。学生听后大感兴趣,有许多同学还当场写起诗来。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对他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
审美鉴赏与创造可以算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较高层次要求,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而多年来我们的现代诗教学,除了生搬硬套地进行意识形态的纠正与灌输之外,已经很难激起学生“美”的体验,“情趣”也就更别提了。比如教学郭沫若的《天狗》,由于年代久远,时过境迁,学生是很难找到其中的“美”的,于是老师可能在机械地教,学生自然地在被动地学,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审美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是没有用处或许甚而适得其反的。
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适当的本土现代诗作品进入课堂进行教学,从而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我曾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过部分纳雍著名诗人的作品,其中,空空的《女儿向同学谈自己的父亲》《对女儿说起上甘岭》、徐源的《染饭花》《三把尖》、陈绍陟的《我爱过的姑娘出嫁了》《折耳根》等作品,都深受学生欢迎。在我们刚刚举办的“高二年级现代诗创作大赛”中,我们一下子收到学生作品数百件,共评出入围作品123件,优秀作品60件,这说明他们的审美情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激发,他们的审美品质必然相应提升。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
在这方面,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本土现代诗教学,是符合“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精神的。
纳雍的本土现代诗,主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取得较大成就,这些作品中的“当代”特征相当明显,学生学习之后,能够积累起当代诗歌作品的阅读经验,能够了解当地的地域特色与民情风俗,能够了解与体会当地的诗歌传统,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积极情感;同时,也可以从本土现代诗歌的教学中使用时下提倡的群文阅读来组织教学,从而让学生获得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信。在今天,“现代人不读现代诗、现代人读不懂现代诗、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等种种现象,虽与现代诗的发展自身不无关系,但同时,也与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教学的缺失有莫大干系。因此,本土现代诗进入课堂教学,对学生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维度上的促成,是具有很大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