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园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谷来镇中学,浙江 绍兴 312400
摘要:优秀的有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等特点,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时,应积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有效传承。以耳濡目染的形式对传统文化素养进行贯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国家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努力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对策探究;文化素养;语文教学;初中;提升素养
引言: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维护各民族之间的生存和发展,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的特点,让民族和国家更加发达。初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必须努力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在对中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应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其中。在新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分析。然而,语文教学在其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目前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认知不够
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因部分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较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积极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过程的重要引导者,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科学的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引导,若教师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自己都未能深入地学习和体会,那么学生也将松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也不会去自主探究。
(二)教师对教材未能进行深入性的分析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对于教材的内容、主旨以及包含的文化意义都不能进行深入性的分析。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被动学习的局面,无法深层次地理解和接受语文传统文化,长久以来就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失去兴趣。
二、如何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一)教师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要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就是要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对学生的引领与指导,使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到教学目的中[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主导,进行文化的传递与教导,如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生也将会失去自主探究意识。就语文教师来看,大多数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认知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长久下来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减少。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教师应提前制定好教学方案,了解建筑的位置、时间、使用时长……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为目的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可以从中国石拱桥种类多、结构巧、承重力强来进行教学,从而衬托出我国文化的博大之处,让学生真切的感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果,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既让学生了解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无形中也会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趣味性教学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借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教师应对初中语文课堂做到深入的探索以及思考,并且以传统的教学思路为基础,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故事进行讲授,在传统文化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多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故事。使学生通过故事情节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学习素养[2]。例如:教师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叙述进行教学。本篇文章重在想象,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谈到春天,呈现在你们眼前的是什么呢”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力,最后在班级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闭眼静音感受春的秀美,了解朱自清眼里充满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的春天。通过本篇文章教师应激励学生抓紧春光努力向上。
(三)深入分析教材中涉及到的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师在对教材的探索中不断地探索其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教师只需要从中辅助学生进行理解。因此,要让学生跟随教师挖掘素材,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与学习内容的联系性。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四课《诗词五首》这篇课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的诗词,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渗透,并且从诗词当中体会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人意志力,完善、增强学生科学自主的学习观念和语文学习素养。要让学生可以从多层次、多方面地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分析,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由于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以及古诗文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所以畏惧文言古诗的学习。因此,应提高学生对文言古诗的重视程度,让学生了解到文言古诗的魅力所在。教师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对文言古诗产生的厌倦心理采取措施,深入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多交流寻找学生害怕文言古诗的原因,并且通过正确的教学指导使学生重视文言古诗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孟子》二章这篇文言文,教师可以组织课外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去邹城市的孟母三迁祠,当学生看到里面的碑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碑文上的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孟子的事件进行活灵活现的描述,强化学生在学习中对语文知识的热情。由此,学生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从而很好的学习古时候的优秀文化。
三、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非常大的帮助,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更深层次理解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孙习岸.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30):157.
[2] 陈展龙.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C]// 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