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祁增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祁增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  210022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阶段会得到更多的发展,体育教育的开展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体质。教师在保证学生身体强壮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又能够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的。本文就怎样将心理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方法
        
        随着现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育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小学体育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重视的话题。小学体育教育抓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基本体育技能,也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教育。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自身要具有专业的教学技能,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将心理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中去。
        1体育教学的影响
        1.1锻炼学生意志
        体育教育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体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体育课上的一些活动,比如短跑、长跑,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坚韧能力和爆发力,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一直陪伴着学生,让学生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时,都能够坚强地去面对。而且适量的体育竞技运动,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这种自信可以来自教师、同学、也可以来自学生本身,这些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1.2减少学生压力
        小学生的内心都是比较脆弱的,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情,小矛盾就会产生消极、悲伤的情绪,由于心理年龄小,学生们对负面情绪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沉默不言或者默默哭泣,没有合适的办法去排解伤心情绪,导致学生被情绪左右。另外,现在学生的学习都从小抓起,家长之间存在着一种“攀比”现象,从小学就给学生安排许多课外辅导班,学生本身的家庭作业就比较繁重,再加上课外各种辅导班,往往会导致学生压力大,造成学习疲惫。这个时候学生的压力就可以通过上体育课来缓解,体育教师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趣的游戏,学生就可以通过一些体育游戏来疏散消极情绪,缓解学习压力,让学生轻松的完成学习工作。
        2如何把心理健康知识带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
        2.1提高体育教师水平
        小学生处在身心成长最初阶段,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家长和教师的行为举止,所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引来学生的学习和模仿。

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体育知识技能,强化自身的体育本领,让小学生向体育老师学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了有效的将心理健康知识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保证自身心理健康,然后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生活态度,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2发展新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安排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小学生们都喜欢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安排到其中去。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仅只是单一的体能训练,还要做到有趣有成效,可以在课堂中举办一些游戏活动,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其对一些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帮学生鼓起勇气,引导他们参与进来,带动整个班级的活动氛围。比如体育活动中的蛙跳,一般来讲学生是对这项运动是比较苦恼的,一味的让学生只进行蛙跳练习活动,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害怕心理,体育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们喜欢比赛的心理,组成小组进行比赛。对于配合较好完成最快的队伍可以进行表扬,通过组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爆发力,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还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意将心理教育纳入其中。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精选教学内容,挖掘与心理健康知识相关的一些体育教学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各异,体育教师对不同类型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些性格腼腆、性格孤独的学生,体育老师可以安排他们参加足球,排球等集体的活动;对于一些做事犹豫不决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把他们安排到羽毛球、乒乓球等考验反应速度的游戏;对于一些脾气比较怪、性格急躁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安排他们参加慢跑,考验他们的耐心。由此可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的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让每位学生充分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3结束语
        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实现的,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知识,有效的将心理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蔡良刚.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文存阅刊,2018(2).
        [2]黄芙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园期刊,2013(17).
        [3]何秀明.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