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赵晓惠
[导读] 班主任除了负责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班级管理工作
        赵晓惠
        泰安师范附属学校
        摘要:班主任除了负责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班级管理工作,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小学生因为比较调皮,所以德育渗透工作有一定难度,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素质;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在教学管理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使学生在学校中能够成长为具有良好品质的少年。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德育素养的培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在学生的小学时期,这段时期正是学生素养的发展和养成阶段,班主任应该主动去承担起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育责任。而在实际的德育素养教育工作当中,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班主任要结合自身的素质、教学活动、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考虑。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生智力和思维发育处在整个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正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作为小学生的班主任,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角色,需要协调整个班级,令小学生听从教学指挥、跟上教学步伐、完成教学计划,并在此过程中维持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建立高效积极的课堂环境,培养健康端正的行为习惯,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因此,班级管理工作研究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整个班级的发展和进程,必须得到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在一个起步与定型的阶段,小学德育工作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班主任在小学德育工作上担负着重要角色,需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小学生成长发育,约束小学生行为举止,提升小学生爱国情怀,使小学生懂得自爱,懂得爱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成为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少年。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策略
        (一)班主任应明确目标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要让这一工作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即班主任一定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前提下,其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以往的积累知识,而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应的,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也要从这一方面入手,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这样的目标,再去开展具体的工作,能使工作开展得更加科学。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班主任会在班级中开展一些激励活动,如设置“学习之星”,以此鼓励学生,促使他们都能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如今,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需要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除了“学习之星”,还应该设置一些“文明礼仪小标兵”等,让所有学生都有成为榜样的机会,更好地激励他们。此外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并不是“保姆式”的服务,而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二)创设良好德育氛围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一定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助力。众所周知,小学生不管是在心理方面,还是在身体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周围的各种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根据小学生这一规律进行,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得到良好发展。笔者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经常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德育氛围。

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一起用德育名言警句布置教室环境,如“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重要的”等等,将它们贴在教室空白墙面上。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绘制以“德育的重要性”“如何德育”等为主题的黑板报。其次,还可以每周开一次关于德育的主题班会,如“做一个文明人”,并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班级中形成一个风气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以师德带动学生
        从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上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还要从自身的师德出发,以自身师德带动学生的素质。因此,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先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示范。这样才能以班主任的师德带动学生,让学生在看到班主任自身的美好道德品质时,能够积极地去向班主任学习,促使学生模仿班主任的言行,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品德。班主任必须认清这个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化学生、带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发展自己的德育素养。
        (四)开展德育活动,增强道德感悟
        班主任要适当地开展一些形式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德育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一些独特的道德品质,切身地感受优秀品质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体验,而且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优良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只有让学生从做中学,在实践中感受,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难忘的道德感悟。因此,班主任要致力于增加德育工作的亮点,努力开展丰富的、生动欢悦的德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从而将其逐步内化成自身的思想和品质,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升华与更新,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道德感悟。
        (四)转变教育思想,建立激励策略基础
        为了有效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班主任要转变教育思想,为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建立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此,首先班主任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德育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德育教育思想,将学生转变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主体对象,自身转变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其次,班主任要在人本理念框架下,转变传统的以经验为主、一刀切式的管理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段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以此提高德育激励策略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有效开展建立科学的理论基础。以低年级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开展为例,低年级学生注重启蒙与习惯的养成,但由于小学生初入校园,尚未熟悉作息规律且年纪较小、贪玩爱闹,学过的道理、要求转瞬就忘,且理解能力不足,导致简单说教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班主任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并结合故事、活动等趣味化形式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并反复训练加以巩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班主任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道德基础以及认知水平,适当地开展一些丰富的、生动欢快的德育实践活动,逐步调动学生以往的道德经验,使学生对各种优良思想展开自主的建构,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道德感悟。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讲述蕴含优良思想的德育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这种思想的热情,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优良的思想和行为,鼓励学生与其他同伴展开合作,逐步培养他们合作的优良品质,最终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奂祖.试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考试周刊,2019(A5):159-160.
[2]吴江昀.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渗透德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112.
[3]周柳燕.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127.
[4]宋静静.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6):32.
[5]唐娇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