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永碧
成都师范学院德阳高级中学 618000
摘要:在高三阶段引导学困生开展复习活动,是教师在开展高三历史教学活动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从仔细解读考试说明、掌握复习动向、巩固基础知识、精选习题巧练习等很多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升学困生在高三历史复习过程当中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三历史;学困生;复习方法
高三复习阶段对于学困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把握好了复习阶段,学困生的成绩就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该尝试着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开展复习活动,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成效,使得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地提升。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历史学困生复习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部分高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能会更加偏向关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了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而当教师完全忽视学困生之后,他们就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导致他们自身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甚至会影响其他的学生。而这个时候教师就必然需要在认识到他们具有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动力较低、学习兴趣不够高涨这些缺点之后,为他们设计合适的复习方法,进而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帮助他们在高考的考试过程当中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历史学困生复习方法的探究
(一)解读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规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应该达到怎么样的水平以及历史高考应该如何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一个指南针。而教师在引导学困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地利用考试说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应该关注哪一方面的学习活动,把握复习的方向,进而取得较为突出的学习效果[1]。但是教师也需要认识到大部分学困生并不愿意去详细的阅读考试说明,对一些类似概述知道认识、了解、理解、掌握、探讨等词语也不够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导致他们难以有效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完成这一任务,引导他们注意这些动词,进而把握学习的方向。
比如说,在考试说明当中“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部分的内容的考试说明是“了解重农抑商等政策及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而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实际上就是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而“分析”则是需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有意识地认识到复习的大致方向在哪里,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另外当教师点明这些考试要求之后,学生也会产生类似掌握了考试奥秘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巩固基础知识,探索科学学法
学困生在复习阶段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基础知识非常差以及没有掌握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尝试着引导学困生复习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在考试当中基础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比重,掌握了基础知识就能够取得极为突出的进步[2]。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为他们介绍一些有趣的学习方法,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成效。
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的阅读目录,尝试着思考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帮助自己理清楚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再比如说,教师也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留意一些标题、课前提示、插图等教材上看似比较不重要的内容加深自己的印象,并尝试着展开思考。再比如说,教师也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实际上都会经历过遗忘的过程,而只有不断反复的重复,才能够尽可能减少自己遗忘的部分,才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学习成果。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会在自己遇到类似出现遗忘的问题之后尝试着宽慰自己,并进行复习。而教师就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来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当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效。
(三)把握教学要点,提高学习成效
学困生的基础较差,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应该尝试着让他们掌握一些重点知识,而不是让他们突破一些难点[3]。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因为无法突破难点而丧失信心,不愿意参与到复习活动当中的现象出现。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教学要点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夸张这些教学要点的地位,让他们认识到这些教学要点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进而引导他们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活动。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工业革命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夸张“工业革命”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程度,说它一定会考或者说掌握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就会取得极为突出的成绩,就会获得极大的进步。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的重视程度就会加深,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就会更加认真。长此以来,学生的学习成效自然也就会得到有效地提升,但是教师在夸张其重视程度的时候也需要遵循客观的要求,不能够过于夸张,这样导致学生产生非常抗拒的心理。
(四)精选练习习题,巧妙进行练习
教师除了需要鼓励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练题的方式应用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更为迅速地提取出已经在脑海中存在的知识,再而避免出现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状况。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习题训练的时候也需要认识的学困生的耐心比较差,他们很难真正地做坐下来完成一些题目,因此教师就需要尝试着为他们选择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习题,在避免让他们产生厌烦心理的同时来进行习题练习,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当然在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尝试着讲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技巧,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此目中的关键词,进而提升他们的做题成效。
比如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着认识到在历史试题当中过于绝对的语气一般都是错误的。一般而言经济是所有事情发展和发生的最为基础的因素。通过告诉学生这些大概率可能会发生的事件,学生在遇到自己不会的题目的时候,也能够根据这些经验来选择一些正确概率相对而言比较大的题目,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够放弃学困生的学习,而是应该为他们设计一套适合他们学习的复习方法,进而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避免他们出现自暴自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钱浩.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D].安庆师范大学,2020.
[2]李玉玲.高中历史学困生的转化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9(04):254-255.
[3]陈晓凤.高三历史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