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淑波
福建省三明市 大田县第二实验小学 366100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小学生加强对事物的认知和了解、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小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直接影响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小学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一直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法;教学实践
引言
新时期,随着数学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应该重视加强提问能力,通过提问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提问方式,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数学实践水平。
一、利用问题有效连接学习目标与课堂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提问教学,教师需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堂导入环节,由于在前面只学习了认识几个简单的图形,很多学生并不完全掌握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此时教师就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设计多个问题。教师就运用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所说的图形,然后问:“那我们该如何求这些图形的周长呢?”此时,教室变得鸦雀无声,很多学生顿时感觉到非常疑惑,流露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就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如何求这些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快速进去学习状态,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也表明课堂导入环节非常成功,最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的。
二、掌握提问难度,灵活调整问题
为了全面提升数学课程内的提问效果,教师首先需科学把握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设置问题。在进行具体问题的规划设计时,如果问题难度过低,则学生会轻松通过直觉等方式完成解答,毫无挑战性。而问题设置较难,则以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总结出适合的解决方法,这样也会影响学生树立学科自信。例如,在《和与积的奇偶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之间差异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就在课堂上设计问题:“假设a=1、2、3,那么5b+3的计算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呢?”此时,优等生很快都得出正确结果,而差等生计算的过程很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找规律:“奇数与奇数/奇数与偶数/偶数与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奇数与偶数/偶数与偶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呢?”当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后,就可以直接通过乘数或加数的奇偶性快速判断出运算结果的奇偶性,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运算能力。
三、问题要精练有趣
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影响,大多纪律意识不强,而课堂提问是一个抓住小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有效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紧密的跟随教师,但是在提问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简练和有趣。一方面在问题提出后,使学生快速理解教师的意思,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和交流过程中。另一方面灵活有趣味的问题能够提升课堂氛围的愉悦,促进孩子更好的融人课堂过程。
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思考和大胆的回答,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
四、丰富提问角度内容,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提问的内容和角度也是可以不断丰富和延伸的。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内容和角度,几乎都是源自小学数学书本教材的内容和数学知识,教师为了让小学生快速掌握数学书本上的知识,所提问的问题也都是以书本作为参照,但是这种单一的提问内容会让小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发展,也不利于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创新和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内容选择上,一定要不断创新和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数学书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让小学生学习和接触更多的数学知识。在提问时,注意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和考虑,掌握多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五、提问和时机要相契合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在于把全部的教学知识一股脑地都教给学生,而是取决于老师能不能把握合适的教育契机,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看准时机,适时提问。其次,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追问,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提问的环节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是允许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定是结果思考,运用相关的知识,组织适当的语言,才能进行回答,这就是进行深刻的思考学习。否则提出问题,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就说出问题的结果,这样基本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留给学生适当地考虑时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与创造性的开发。
六、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当学生在课堂中给出回答后,如果回答正确,笔者会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与表扬,像“回答得很棒,看得出来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很优秀,老师真为你感到开心”“答案正确。这样一来,得到表扬的学生会坚定自身进一步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因为他们还想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而其他学生也会以此为榜样,推动自身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以便能像被表扬的学生一样得到鼓励。而当学生未能正确回答时,笔者也会予以他们积极的鼓励,可以坚定这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与信念,让他们不至于灰心与气馁,而是进一步具备学好数学知识的无限动力与热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本文章系大田县进修学校规划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立项号TKTX-2019)研究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激发小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欲望,对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提问的问题进行巧妙的设计,提升提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丰富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注重提问的反馈和评价,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巧,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家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9):49.
[2]李晓斐.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71-72.
[3]张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9(0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