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沁
义乌市第六中学 322013
摘要:研究化学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而在研究过程中,其很容易混淆不同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其克服困难,加深对不同内容的理解印象。教师需要施以正确的指引,帮助其消化和理解化学知识,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出了四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易混淆;知识点;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化学知识点具有抽象、零散的特点,极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混淆,不仅会影响后续的学习,而且还会为学生带来无形的压力,导致无法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抓住易混淆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性展开教学,把握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一、强化概念知识讲解
概念型知识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易混淆各类相似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强化讲解,使之能够加深学习印象,合理区分易混淆的各类知识点。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生动、形象的呈现氯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使之明白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理解氯气作为一种有毒气体,在常温下有刺鼻气味并且呈黄绿色,能够溶于水,也可以液化,从而明确物理、化学性质的界定,并合理区分。分别呈现氯与金属、水、碱、还原性物质、有机物反应的实验,鼓励其踊跃回答相应的方程式,使之加深对氯水成分以及性质的理解。通过强化概念型知识讲解,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习印象,从而明白区分不同内容的技巧,学会辨别与混淆内容之间的异同[1]。
二、呈现知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可以用层级图的形式来直观反映各种主题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建立起一个生动、直观的记忆链接。教师要在易混淆内容教学中,呈现形象化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助力其提高放射性思考能力。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反应热焓变的相关内容,鼓励其归纳反应热、焓变、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知识,再由教师阐述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和单位,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存在空缺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填制,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相关知识理解印象,区别反应热焓变符号和燃烧热单位等易混淆的知识。
呈现盖斯定律的思维导图,讲解反应热的几种常见计算方法,使之能够对照导图来加深对盖斯定律的理解,顺利解答相关方面的题目,掌握各类易混淆知识的区别方法和应用技巧[2]。
三、细致归纳重点内容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时常会将注意力停留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之上,从而影响整体学习节奏和后续的复习进度。教师则要为其细致归纳重点内容,使之能够分清主次,进行合理的取舍,达到最优化学习目标。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乙醇与乙酸》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着重阐述官能团的相关内容,使之能够区分各种易混淆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醛基等。利用图表的形式来归纳乙醇的相关内容,使之能够在清晰的图表提示下,熟悉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组成和结构。展示乙醇的各种化学反应视频,鼓励其说出反应中的现象和生成物,呈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加深学习印象。讲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结构,展示不同的化学实验视频,使其明白乙酸的化学性质,知道乙酸是一种典型的有机酸,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分清其与乙醇的区别,学会区分所学知识中的主次内容[3]。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提升实践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注重教学引导,以带领学生在学习中辨别各种易混淆的知识点,让其学会在实验中体会理论。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部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创设不同情境,提供真实的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阐述对金属腐蚀的直观感受,引入新知。从原电池的原理入手,引导其认钢铁的两种腐蚀方式,进一步增进其对易混淆知识的认识。鼓励其将铁粉中加入少量的炭粉并混匀,再撒入内壁用氯化钠、稀醋酸浸润的两支试管,按照提示装置好仪器后,教师检查仪器的气密性,确认无误后,让其打开止水夹,观察和比较导管中的液位变化情况,并滴入适量红墨水观察变化,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再联合实际讲解防止化学腐蚀、电化腐蚀的方法,调动其学习兴趣,使之能够区分两种防腐方法,加深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段来讲解知识,避免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的过程中迈进误区,将相似的知识点混为一谈,而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式。不断强化概念型的知识讲解,利用思维导图来呈现各类知识,细致归纳重点内容,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使之能够准确的区分易混淆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邓习昌.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22-123.
[2]张博皓.论高中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8,4505:89-90.
[3]李元敏.浅谈高中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J].数字通信世界,2019,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