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中心小学510925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与中学阶段相比比较容易,但是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心智比较稚嫩,经常会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只有对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观才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否则将会阻碍小学生获得更多的进步与成长。在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出小学教师的引导作用,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级为学生灌输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将二者整合起来,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保障学生身心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所以要从小培养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学业比较繁重,同时还有可能被其他情绪影响,阻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也将会阻碍小学生以后的更有效的学习与进步。这也要求在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客服大量的困难与阻力,并且广大教育工作者也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以优化和整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1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实际上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是两个但不同的教学板块儿,二者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都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二者的部分教学内容就一定的相通性,并且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也是相关的。要想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老师就必须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良好的德育教育活动。总而言之,要想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就要注重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是没有联系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健全的心理,培养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德育教育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是宏观层面的培养方案,并且主要侧重于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对小学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进而小学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更多的提升。
2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的具体策略
2.1 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在教室为学生讲解思想品德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的穿插部分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另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与体验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才可以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
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下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里的小景点,或者是带领学生外出到附近的花园游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与大自然近距离的接触,并且感受到了被温暖阳光照射的幸福,以及在和煦的微风当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妙,同时学生通过欣赏色彩鲜艳的花草可以深切的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回馈大自然,并且要像太阳一样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温暖,更要像小草一样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遇到的困难,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德育教育的课堂上,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2 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前,一定要先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并且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比如,当教师讲解到“爱的阳光下”一单元的知识时,老师要主动的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并且还要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是否是离异家庭?父母是否外出打工?是否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并且教师要综合自己所了解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而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有时候教师还要把握学生具体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方式,并且在日常课堂上教师要加大对于学生的观察力度,从而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下去,从而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加强与家长的配合
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群体,但是在课余时间学生的学习更多的依赖家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的确,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学习过程当中的作用,并且还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互动的机会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来说是接受各种知识灌输的重要群体。比如教师可以挑选专门的时间为家长和学生举办亲子互动的活动,为家长提供一个更加了解孩子的平台,家长在与自己孩子参与互动小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不对学习和探索。所以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心理健康负责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旦将二者分割就不会呈现出真正理想的教学效果。
2.4 用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小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也有所转变与调整,在课堂上,小学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整个课堂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本身,教师更多的是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并且在日常课堂上与学生积极沟通交流以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多的了解与掌握,从而教师可以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任何压力和心理问题,教师就可以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重视与满满的爱意,自然而然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自然而然也将会激发学生学习德育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在小学德育当中还不能合理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压力,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的调整于改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综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优化和完善课程设置,严格根据课程规划执行教学任务,从而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田海霞.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策略漫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上),2018(10):25-26.
[2]李紫菲.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J].江西教育,2018(36):8-9.
[3]陈振念.关于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