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婷
广州市荔湾区葵蓬小学 510370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心理学研究则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当人有某种需求时,才会对事物发生兴趣。 那该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努力为学生创建探究式教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学校层面
(一)学校的保障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在室内和室外开展探究学习。比如: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外开展探究学习,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校还要尽可能地提供学生阅读的空间,搭建他们开展游戏、探究活动、实验等场所。在这些学习的领域都应配备丰富、合适、安全的资源。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数学嘉年华活动,设置探究专题、数学手抄报、猜谜语等展示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游戏“魔方、数独、推箱子、火柴棒、24点”等思维训练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师的经营
教师应该全面、系统、多维度地为学生创建探究式教学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参与探究,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巧妙地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应根据课型、学情特点,设置不同的导入方式。创设的情景要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兴趣的事物紧密结合,也可以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问题驱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以问题为驱动,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
3.提供充足的探究工具。
(1)准备可操作的学具、教具、实物、学习单。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要学会自主建构知识,与此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融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为强化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机会,可以有力地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加深他们的概念理解。微课、动画视频可以生动形象地讲解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另外,信息技术的声调、色彩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它们积极地参与学习。此外,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小程序以及软件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让他们获得自信。
在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探究过程或者探究成果。他们可以分享实验过程、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呈现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其他的平台,让他们展示收获,比如:在班级设置数学角。
5.在探究学习中,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综合实践课上认识了植物,就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去测量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知识,可以带学生去科学实验室开展探究。
6.教师要巧妙地反馈与评估。
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要讲究语言的艺术,从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学习态度、能力和品质等方面提供激励和指导。教师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设定评价标准,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并做出改进,让评价结果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7.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选取教学方法,借助数学故事、小组闯关游戏、手势比划等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会学生用手势比划出直角、锐角、钝角。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分米、1米的表象,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拇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两只手张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等。
8.多样、分层次地设计课外作业。多设计一些亲子互动游戏、动手实验、走访调查等实践作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比如: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师可以选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订好调查计划,在家庭、学校或者在社区开展调查,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并整理的过程。
9.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授课过程中,可以额外地增加一些拓展性阅读材料,比如:数学知识的起源、发展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追根溯源的欲望。比如: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可以跟学生讲授有关闰年、平年的小故事等。
二、家庭层面
要把家长纳入共同教育的合作伙伴,带动他们加入到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另外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如“家长进课堂”等活动。比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让家长带孩子进入超市进行购物体验。学习了1千米,让家长带孩子周末参加徒步活动,去感受“千米”。学习了克与千克,比如:让家长跟孩子合作称出1克、1千克的物体。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要让家长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表象。
三、社区层面
学生的走访调查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学生的真实体验离不开社区提供的真实情境、学生的德育教育也离不开社区的渗透等等。社区各方面都要为学生的探究学习给予大力的支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学习资源。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办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为一体的教育格局,才能营造学生成长的健康环境”。综上所述,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相关性、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学习体验,努力为他们努力营造充满启迪与启发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自主地开展探究、调查、游戏等,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感又会促进产生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