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黄显辉
[导读] 新时代以来,我国提出全面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人才
        黄显辉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三合镇定更小学  535322
        摘要:新时代以来,我国提出全面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数学是一门以思考和计算为主题的学科,培养出数学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基础。在小学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加减乘除,数学的模型,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到了更高层次的学习,难度加大,计算能力必不可少,有意识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着重培养,提高数学成绩,就现在小学数学教育情况来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了一个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发展,在新时期将小学数学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真正落实,需要老师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现在国家对于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就要有更深刻了解,以此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宏愿。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反应,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清晰,计算能力的好坏等方面,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如何开展进行探讨,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实践缺失,重视理论的问题,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单一,讲课内容不够丰富多彩,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课堂通常都是老师作为主体,学生的参与感不足,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教学模式单一,讲课内容不够丰富多彩,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很多教学都是纸上谈兵,不能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所有的教育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尤其是数学学科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把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都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没有实践的教育质量肯定不会提高。
        在以往的教育中都是老师为主体,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们学校现在正在推行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们通过自己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可以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动脑筋培养解题思维。
        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数学课是枯燥无味的,除了计算题目就没有别的事了,老师说一遍应该怎么做就好,课后的巩固练习也没有,要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在学习可能性时,比如说硬币的正反面,投一百次的可能性,今天下雨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把课程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也做到。
        我们可以不用上来就告诉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自己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路,如果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路,也可以上去展示,这样的一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需要有足够的教室空间,创造教学的环境,教室里多媒体设备都要完备,因为数学太过抽象,需要更加形象的说明才能理解。用实践和教学相结合,创新情景式教学方法。
2、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能够在学习时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计算能力,但是我在教学时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解数学知识点,而且可能对这些单独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但是一到解答数学题时,就没了方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可能学生记住了一个题型,这个题型稍微变化,就仍不会做。对新的提醒没有把握,或者是死记硬背。

这样教学时,就要求老师对每句话都进行分析,从哪里能够找到关键词,关键意思,找出所有的解题条件。对错题进行归类,总结这一类题的解题套路,圈化同类型的题要学生们做课后的巩固练习。这样就能掌握一部分题的解题方法。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单纯为了应试教育逼迫学生学习,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差别,主动学习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让计算能力教学更加简单,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可以按照数学成绩的前后分为三个层次,对这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数学能力比较强的放在第一层,中等水平的和程度较弱的,在数学课堂上先将都能听懂的知识讲一次,然后可以布置作业让程度较弱学生写作业,给程度好一点的同学讲。我们在学习公因数时,程度差的可以学习50以内的数,成绩好的可以学习100以内的,练习题中写出10、15、18、24、36、72它们的公因数可以让程度弱一点学生作为思考题,或者是挑战自己的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培养思维习惯,需要靠学生自己理解的这类题,学生是最不容易听懂的,就需要有思维能力,要不然这类题目理解不了。
例如:王老师从家到学校骑车需要0.25小时,速度为15km/h,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步行,每小时走5km,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学生看到这种题,第一问还是很简单,二者相乘就能得出来距离,但是第二问比较,可能会遇到问题,读不懂意思。就需要有老师一步步问学生,速度是多少,距离是3.75千米,步行速度是5km/h,那么需要0.75小时,可以走到。在解析这种题目时,需要计算,但是老师不要直接说出结果,应该让学生们思考结果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仔细要求学生审题,这与计算能力提高是密切相关的,首先仔细读题后,圈画出关键词,有了大概的模型后,引导学生对题中的各个数字进行联系分析,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思维能力是计算结果正确的前提。
        接着有了思路后开始书写,书写必须要工整美观,小学生正是字体成型的时候,养成书写习惯,不会写完后自己看不懂写的什么,并且可以让卷面更加整齐,对计算思路有所帮助。
        现在小学生参加竞赛的还在少数,应该将竞赛活动作为专业的课程,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竞赛中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业繁忙,就需要有学校部门的积极推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应该从上述的角度作起,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让政策落到实处,真正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老师除了对课本知识看重,也要结合生活实践,注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在课堂上创造情景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计算方法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是能够提高数学题解题效率与质量,更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牛玲玲.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软件:电子版, 2015, 000(022):172-172.
        [2]孙慧.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J]. 下一代, 2019, 000(008):P.1-1.
        [3]薛群.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004(019):P.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