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
广东省开平市开侨中学(529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行及新课改的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不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还要加大对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具有良好的优势,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与高中历史之间的契合点,抓住核心主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问题链;渗透;核心素养
引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借助高中历史课堂,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探寻新的教学方式。借助“主题+问题链”互动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驱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交流,教学效果较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大幅度的提升。
一、“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的含义
“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是以现代教学发展为基础,同时进行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所谓“问题链”指的是围绕新课标要求确定一个中心问题,接着采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构建出引导性、递进性、发散性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相互联系,并借助一根逻辑线索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作为理论基础,从教师、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领”课堂的情况,师生可以实现平等对话、互动。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点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相应的思考、讨论、合作交流,促进问题的解决。所以,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将“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历史核心素养提高的双重目标。
二、目前“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使用现状
(一)设计的问题缺乏连贯性,影响核心目标的实现
目前高中历史教师对于“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的使用尚不熟练,在历史课堂上设计的问题缺乏连贯性,有不少的历史教师在升学的压力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贪多、求全,一节课想要实现好多目标,那么在进行问题链的设置时就会出现问题,问题的设置梯度不明显,聚焦点较为分散,思维线索也是极为混乱。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是一脸茫然,跟着教师的节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对于教材的内容难以实现精准的把握,主干知识链难以梳理出来,进而想要实现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开展非常困难。这样的情况下,甚至还会出现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问题之间的逻辑不够清晰、过大的思维跳跃性,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缺乏深刻的印象,不但没解决学生的疑惑,学生反而会更加困惑。
(二)教师设置的问题缺乏新意,制约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通常高中历史课本在进行编制的时候,也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生经过、最后的结果、事件的意义等进行叙述的,有的教师就照本宣科,进行问题的设置:某历史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发生?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学生毫无新意,学生只会感觉枯燥无味。尽管这样设置的问题在逻辑上讲得通,但是问题设置的意义不大,仅仅是在简单复述教材内容,激活不了学生的思维,同时答案固定,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挑战,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主题+问题链”使学生对于上课的学习期望降低,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难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设计的问题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参与,与问题教学的目标相违背
当教师进行问题提问后,学生就会进行思考、探究、理解问题,当学生进入超越记忆结果的阶段,学生才开始真正的学习。教师设计问题的好坏与学生独立探究能力之间不成正比,教师要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也是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但是,如果高中历史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参与,那么问题的设置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进而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挖掘问题的深层含义、蕴含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在问题设计时引起注意,如何进行问题的设计使问题的内在连贯性更强,促进学生深入进行主题探讨?设置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对历史保持持续的兴奋?
三、高中历史课堂“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渗透历史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复杂、知识点较多,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知识,抓住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借助“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充分把握高中历史的重、难点,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学习起来也会事半功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充分的掌握,依据重难点进行问题链的设计,同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注意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
以《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内容讲解为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那么教师在进行问题链的设置时,要从这个重难点入手,进行由浅到深的问题设置,首先进行基础性问题的设置: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接着进行下一个问题的延伸:这些文化遗存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分别起到了哪些关键作用?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理解、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重点内容。教师在此的基础上,接着设置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怎样的特征?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对后世有何影响?通过这样的“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学生能够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层系剖析,通过一层一层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借助“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历史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等等。教师要借助“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紧紧以历史学科的特色为中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实现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要借助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会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高中历史的教育重心开始有了一定的改变,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占据了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教师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主题+问题链”互动教学法,围绕教学内容的主题,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相互关联,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借助相互讨论、交流,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闫立宏.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 天津教育, 2019(12):106.
[2]刘倩倩.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研究[D]. 扬州大学.
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为例[J]. 学历史教学, 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