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禄康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 253400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有学习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概括总结。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学习策略
引言
在新课改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众多高中历史教师所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就必须掌握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将学生的综合特点与历史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及时针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灵活的转变,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为基准,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实现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一、开展图片导入,学会时空分析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图片学生可以了解历史发展的背景,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容,从时空角度对图片进行分析。立足于特定的时空分析历史知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指导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分析图片、解读图片,学会站在当时的历史中去解读图片而不是以学生现有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真正实现历史知识的应用和解读工作。如《鸦片战争》学习时,教师完成了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知识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分析和解读教材中的图片,对图片内容进行分析。如教材中提供了虎门销烟的场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单纯从图片上来看可以看出哪些内容:有的学生说虎门销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欢迎、有的学生反馈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人们选择的销烟方式,这两点从图片中是基本可以解读出来的,但也有同学说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导致后续的鸦片战争,显然单独从图片解读角度是无法看出来的。因此在虎门销烟的图片解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图片其本身也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如截图虎门销烟图片可以看出民众的拥护,这说明在当时鸦片的肆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禁烟已经成为了民间的广泛需求,从而快速找到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等内容,当然也可以立足图片对后续进行分析,即分析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后的关系。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参与学习
“以史为鉴”旨在引导学生在透彻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现代化的生活和科技等,将其合理转化,指导更合理和更巧妙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否则学生是很难独立完成转化的。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只教知识的观念,将历史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实际相对比,起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掌握的同时还能够对知识有更多独特性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方说教师可以直接提问学生:“大家在生活中知道农民、商人、政治家这些角色吗?那你们知道他们或者说这些角色是怎么出现的?”学生似乎听到了一个理所应当的问题,显得有些茫然。有些学生说:“这是根据不同人有不同的工作决定的啊。”教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展开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可以分组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会随机提问,被提问的学生尽可能说出本小组的总结看法。
一位学生代表小组起来发言:“这是从古至今在历史中不断演变出来的,随着社会的需要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角色。”教师给予了这种说法一定的肯定,其他学生在得到鼓励之后也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认识。在学生讨论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继续向学生讲述古代社会中国的阶层,为了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感或者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有趣,教师需要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小组内的不同人代表不同的角色,有平民、商人、士大夫以及官员等。教师在学生确定角色之后给学生讲解具体的经济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的经济生产任务,如平民和商人以纳税为主,士大夫和官员以调控经济和管理市场为主等,农民则主要负责种地和上税等基本工作。很多学生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趣,纷纷参与其中,将古代的经济制度演绎地淋漓尽致非常生动,有的学生为了更好演绎,还给自己制作了合适的服装。学生在联系生活中充分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将这种制度和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升华历史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利用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的知识学习较为复杂、繁琐,很多知识的相似性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记忆时容易发生记忆混乱、知识混淆,这种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教师如何进行知识系统的构建,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记忆,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和商榷。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逐渐往下分层,逐渐形成一个知识整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知识繁琐且连续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本的知识串联起来,构成一个知识框架,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也大大提高了历史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诸多朝代更替的教学时,前前后后加起来很多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些朝代的更替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不留神,学生就会产生错乱,极大影响了每一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所以,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朝代更替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从夏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的结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每一位学生更加清晰的进行记忆,还能更直观的体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四、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动力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枯燥沉闷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老师应该主动在历史课堂中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功能,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奠定基础保障。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其中包含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将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并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其次,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在新知识讲解前,用趣味性故事作为知识铺垫,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的带进历史课堂中,保障学生在老师的思维引导下,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内容的掌握与进一步理解,进而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如:在“工业革命”教学前,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一些蒸汽机的制作过程,再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蒸汽机的工作过程,再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蒸汽机,这个社会将会是怎样的呢?进而引出工业革命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树立唯物史观的理念,学会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素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思路,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林.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0):76.
[2]宋宏伟.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62.
[3]邹春凤.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究[J].科普童话,2019(2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