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熠
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濮阳 457600
摘要:高中地理学科需要记忆与理解的知识点较多,且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的知识点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地理学科的这些特性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但也促进了地理学科的教研发展。在教学难度较高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适应性强等特点,将思维导图与各类教学活动合理结合在一起。基于此,以下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
思维导图充分遵循了人的大脑记忆的特点,采用了简图+文字的方式,将知识记忆过程通过箭头、颜色以及简单的图像组合具体呈现出来,标注知识记忆重点,并将记忆学习主题内容连接在一起,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加具体形象化完整的知识脉络,更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与理解,通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能够有效减轻当下学生地理学习的压力,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一、运用思维流程图的重要性
(一)思维流程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必须积极发挥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构建,培养良好丰富的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高中地理知识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学生不容易掌握。而思维流程图教育可以帮助地理教师能够形象地表达地理的关键知识点,通过使用符号、形状和颜色来连接这些知识,学生便可以以此来梳理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掌握。通过使用思维流程图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摆脱枯燥、僵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并营造出一个有趣、欢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来督促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动态性思维
高中地理知识事物本身有着一定的时空相关性,即地理中事物和现象会存在一些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并且地理中的事物同样也在不断进行变化,而在实际进行这些地理知识理解时,必然学生利用动态性思维,了解隐藏的地理知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在实际进行地理知识应用时,能够更加的灵活,不会在理解地理知识时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在相关的思维框架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变化规律特点,引导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时空框架下的地理事物问题,深入分析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总结时间、空间等动态变化要素,做到地理知识的灵活综合性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
(三)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地理复杂抽象,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思维图教育使学生将各种抽象知识与直观系统相结合,直接观察,明确知识脉络,由关键词逐步联想展开,提高相关知识的记忆。思维流程图教学可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意识,把自己的想法与所学知识内容相结合,主动创建思维图。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将知识融入课堂,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欲望,自主概括和总结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熟悉思考指导方法后,自己树立思考指导,将新的知识和古老的知识的明了化,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另外,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后,可以用来学习其他科目,这将对学生一生都有帮助。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以拓展导图,深化学生理解
高考考查的多是综合性题型,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也往往包含着多个知识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入拓展性的思维导图,以拓展导图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所谓拓展导图,就是教师立足于当前正在教学的知识点,然后以知识点为发散节点,探究改知识点与其他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环节应用这种思维导图,以此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地理知识相互影响作用的理解。在综合性题型的解题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综合题型为基础,引导学生完善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并要求学生们分享自己记忆知识的方法,以此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学生3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他只列出了较简略的内容,比如自然因素中他只列出了水源一项,忽视了土地、环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教师便可以其成果举例,然后引导全体学生补充。教师表明:这一思维导图并不完善,当我们难以回想起影响工业选址的区位因素时,我们可以结合现实进行思考。然后,教师进行细化提问:现实中各种工厂选址有什么考虑呢?学生4:交通,交通便利就方便进货和出货,这对什么工厂都很重要。学生5:环境,有的工厂对环境要求比较高,比如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等,这些工厂需求无尘车间,所在地空气对他们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学生6:劳动力和租金,这两个是企业的巨大成本,劳动力越密集,成本相对越低。比如许多制衣厂都有聚集区,且聚集区附近有大型的务工人员居住地点。教师:总结一下,大家提到的自然因素包括三个,土地、水源、环境。此外,大家还提到了经济因素,如交通、劳动力。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写到思维导图中。然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的因素……在教师细致提问引导下,学生们能够结合现实合理拓展思维导图,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对知识的更深刻了解。
(二)注重教学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水平
一方面,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能够让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来看,教学评价是一种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例如,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来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在结束课堂教学前,教师开展教学评价,了解本节课教学的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参与度、学生是否感兴趣、通过讲授学生能否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等。其次,教师进行自评,思考学生在理解交通运输特点方面是否专注、是否真正理解其规律。经过评价和反思,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如在设计交通运输布局的思维导图时,教师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位置和角色,是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反思和不足对优化后续的思维导图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三)思维流程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时,需要备课,但是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实际的教学会有偏差,所以实效性较差。如果教师根据科学思维制作地理图和图象的思维流程图就会使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提炼地理课的知识主干,通过关键词联结,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另外,高中的地理内容信息量很大,学生需要预习。想要提高学生的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学生上课前预习的时候,通过提供正确的思维流程图,使学生能够将课程内容作为粗略的知识来理解。
结束语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众多,且不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本身有着一定的综合性、系统性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开展地理学科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做好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清龙.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6):71-72.
[2]卞业宏.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高考,2020(15):28.
[3]缪瑾.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79.
[4]李海霞.探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7):32.
[5]苏宏漾.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