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张开雷
[导读] 新课程改革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张开雷
       和田地区实验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会学法”“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尤其要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现状分析与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现状;对策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预习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和重难点知识,以便在听讲的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并能轻松把握和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课前预习缺乏正确的态度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且课下作业也比较多,因此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时间比较少。而由于课前预习并没有明确的检查方式,部分学生往往会选择敷衍完成,或者干脆不做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方式主要是阅读教材,将其中的一些概念性知识做理解,并回答课后的习题,而对于新课中的重难点知识缺乏思考,导致课前预习的大部分时间被浪费,缺乏有效性,在课堂上难以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提升。这就使得高中物理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进而也导致学生丧失了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监督力度不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预习这一环节或者说程序早已有之,只是教师的监督力度往往不足,以致预习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预习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布置的预习作业并不检查,既不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度,又不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课堂上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教学,没有把学生的预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前预习对策
       (一)利用微课教学优势提高高中物理理预习效率
       微课通过上传下载短视频实现高效物理教学,首先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微课视频是根据不同知识模块进行树状展开,因此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自身基础薄弱的模块体系,达到个性化定制物理习物理知识的效果。教师对重难点物理知识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在视频学习过程中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疑难问题进行有效记录,在课前预习时发挥重要作用。

以人教版高二选修3-1课本中《恒定电流》为例,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后,对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正反比关系有了认知和理解,可以对串并联电路进行预习,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及总电阻计算方式不同,在微课中留下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疑问,能够激励学生预习串并联电路章节的物理原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相关电学理论知识,结合视频讲解,能够对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疏拢,在正式学习开始之后能够做好充足知识储备。
       (二)合理分配预习任务并明确预习目标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及规划时,需要结合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相应的课前预习的任务。对于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需要更注重对基本概念及规律的预习及理解,而对于物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思考性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更有目的性,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另外,布置课前预习内容时,教师应该结合自己新课的讲解内容进行任务的布置,有更加明确的目标。比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预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把一张纸和一本书放在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看哪个先落地,同时提醒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并将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勾画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预习。
       (三)进行预习程度检测
       无论是在新教材还是在老教材中,教材中都会存在相关的例题,对于每一节课程都会有对应的例题,这些例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而每一道例题中所浓缩的都是这一节教学内容中所主要包含的教学重点,在对这些例题进行作答时,学生就能够摸索到正确的答题思路,也能够使自己的解题步骤逐渐清晰。而通过不断的例题练习,学生也能够提高预习效率,如果能够全面掌握教材上的例题,那么预习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对于该节内容的了解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例题的有效程度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安排例题作答,并在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课前检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也会使学生主动地对例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能够在课前顺利地通过检测。
       (四)预习评价提升学生预习的自信心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也是增加他们学习动力的一种方式。高中物理教师给予学生真实的预习评价,分析出他们当前的预习情况,采取适当的手段将他们的预习情况反馈出来,使学生了解到自我的预习情况,明确自我的预习成果。针对预习较好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享受到预习成果的喜悦,感受到课前预习的价值和作用。针对预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改正预习的方法,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预习新课的内容,与他们在预习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真正地掌握预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环境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的预习习惯,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优化学生预习策略,在预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及探究,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颜敏.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预习的辅导分析[J].数理物理习(教研版),2020(10):37-38.
[2]马尚义.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现状与实践探讨[J].考试周刊,2020(49):129-130.
[3]张宗波.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3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