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吴福豪
[导读] 身体素质涵盖的范畴比较宽泛,主要包括速
         吴福豪
         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那丽中学 广西省钦州市 535013
         摘要:身体素质涵盖的范畴比较宽泛,主要包括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体能等方面,且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肌体能力。切实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深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中应关注的重点。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域,受到传统思想观念、不良育人导向、诸多错误策略的影响,以致大多数学生往往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至文化基础学科知识学习,以此来弥补资源、条件、环境等匮乏而对其认知所产生的制约。这使得身体素质发展则被处于搁置状态。殊不知,这种严重违背农村中学生认知规律的育人模式,势必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预期教育效果自然也不够理想,甚至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应以切实提升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为引领,加强对教育导向、措施、手段的创新与变革,就日常训练与针对提升有机融合起来,以借助长期性、持久性培养,来促进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问题;对策
         对于正处于身体、心理、意识、能力等趋于成熟、正在发展的农村中学生而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确保其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综合发展的关键与重点,更是促进学生人格完善、能力提升、素养塑造的基础与保证。可以说,只有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根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方可实现。然而,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导致目前很多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与其发展需要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且对于其全面发展需要产生了严重禁锢。诸如心理健康问题、体质状况问题、思想修养问题等也在日渐凸显。对于这些问题与现状,教师只有加强研究分析,并积极探寻其诱因,方可在教育中精准施策、高效推进,存留于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诸多困惑也会迎刃而解。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发展性方可得到充分凸显,更利于促进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充分发展。
         一、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经过长期研究论证发现,由于思想认识、教学策略、育人定位等因素制约,以致很多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令人堪忧。很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与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差异巨大,且呈现出不良发展趋势。有些学生体形偏胖,视力下降严重,身体的协调性、反应力、敏捷性等严重欠缺;有些学生心理问题居多,且缺乏应有的体育兴趣爱好;有些学生意志力脆弱,缺乏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加之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很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机会、条件等严重不足。同时,对于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意识、能力等理解上存在偏差,且不同借助一些比较科学、有效的途径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另外,教师在落实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时,方法单一、措施不力,且始终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作为发展重点,并未将身体素质培养置于关键地位,以致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够均衡,很多潜在隐患也在日渐暴露。
         二、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其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需要满足。而身体素质又是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且需要科学、正确、有效的培养与训练为保证。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域,由于受到环境条件、思想认识、教育导向等影响,以致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居多,且严重影响了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一是基础保障匮乏。很多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场地环境、资源条件等相对欠缺,以致很多有关身体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且收效甚微。二是思想认识不足。很多教师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意识,而且学校在评价机制上也过分偏重于成绩、分数,以致体育教学处于搁置境地,身体素质的培养难以保证。三是课程设置欠缺。不论是课时保证,还是教学内容上,都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可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实效性教学活动少之又少,与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关的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需要。四是教学投入不足。学校、教师、学生在自身身体素质发展领域的精力、时间投入明显不足,必要的体育锻炼往往被其他活动所替代,身体素质培养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三、改变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问题的有效对策
         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过程,而科学、有效的训练与充分、深入的指导,则是确保每一个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更好发展的关键与重点。因此,教师在落实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与教育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加强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教学模式的优化与调控,以借助诸多辅助性策略的实施,让学生在科学化、有效性、多元化的教育与引导中,逐步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1.转变思想观念,将身体素质发展作为重点
         面对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与问题,教师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多吸纳、借鉴一些更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措施,并将其灵活融合至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课时占比、设备保障、器材投入、评价机制等领域加强保障。尽量使有关身体素质教育的方案、措施、途径等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紧密关联,以切实提升身体素质培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同时,学校也应高度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工作,并加强对有关专业知识、基本目标、具体方法等的变革与创新,多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机遇,逐步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切实转变教师的思想认识,使身体素质发展真正成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项目。
         2.优化教学方法,使身体素质发展有效推进
         为了切实满足每一个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教师在落实身体素质培养时,应加强对学生身心现状的科学考量、深度研判,并以此为参考,不断优化、变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合作学习、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有效教学方法的融合。构建出和谐、宽泛、多元的教学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知中认识到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身体素质锻炼,根据教师指导,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提升自身身体素质。而且,针对不同学生现状与问题,教师也应注意对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的适时调适,以切实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让身体素质发展科学落实
         不同教学模式确立,对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以实践性、趣味性、娱乐性为引领的身体素质培养倾向,更为贴近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预期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因此,教师应切实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与提升身体素质中满期待。并结合教师指导,积极参与其中,获得锻炼发展。而且,教师还应在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与活动,构建起开放式教学生态,为确保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论
         总之,针对不同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与存在问题,教师应加强研究分析,在关注不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有效对策,使束缚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诸多不利影响、不良因素方可得到充分消除、有效化解,为促使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健康和谐发展而提供助力。让学生在科学化、合理化、多元化调适与训练、培养与锻炼中逐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以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认知态度,为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而夯实基础。同时,对于教育、训练、指导等方面所暴露的诸多弊病,教师应在充分关注学生实际情况、身心现状的过程中,融入辅助性引导,为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李锐锋,杨洁.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8(11):31.
         [2]田应福,张丽芳.对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的调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8):37+100.
         [3]胡伯林.广西梧州市农村中学高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28(01):89-92.
         [4]周志平,周海云,李立,马文慧.山区农村中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08(10):108-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