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沁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刘亮程作为“20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其散文自发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浓厚的乡土情怀,激发了很多人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本文通过解读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分析刘亮程作品中的乡土情怀。
关键词:刘亮程;乡土情怀;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
1 引言
我们的一生在追求什么?人们总觉得,活在这世上,总得有点活过的印迹,和存在于世间的价值。这印迹不能太浅,至少得让后人清楚的看见。如果这印迹还能抵得住时间的消磨,便是最好的。这生存的价值也不能太小,总得以做成些大事为目标。如若能再有些创举,名垂青史,便也此生无憾了。想来,这些想法都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茫茫人海,世事多变,有多少人总怕被眼前的生活束缚了手脚,汲汲于名利,却最终只得碌碌无为而失了初心。又有多少人,心比天高,总想步步为营,最终却反而失足跌重,一败涂地。物质的追求,易得也易逝,当虚无缥缈的光芒散去,我们彷徨失措,彳亍不前。此时,唯有内心的坚守,精神的寄托,心灵的回归,才能让我们拨开迷雾,找到真实的自我。
2 梦的起航点,情的终归地
黄沙梁,一个在沙漠边缘孤独站立的小村庄,这里没有芳草落英,良田美池的浪漫景致。只有漫天的风和吹散的黄沙,斑驳着黄沙梁的一切。而这个腐朽,衰落的小村庄,却是刘亮程梦的起航点,情的终归地。刘亮程说“我有一村庄,已经足够了。”这并不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这是他对故土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恩。他感恩于这片生存的土地,感恩已经拥有的生活。多少年来是黄沙梁的土地接纳了他,养育了他。这小小的黄沙梁,是他内心大大的坚守。黄沙梁以它贫瘠荒凉,杂草丛生的土地,孕育了刘亮程丰厚的情感,给予他精神的力量。他把灿烂的时光留在了黄沙梁,而黄沙梁成为了他文学的天堂,哲思的源泉,情感的归属。他安心于这里,即便贫瘠苍凉,他也要用一生的热爱和感恩回馈黄沙梁。“故乡始终是我们精神的救赎之地”。是黄沙梁成就了刘亮程,而刘亮程属于黄沙梁。
刘亮程也曾离开过黄沙梁,在他离开后,黄沙梁便停滞了,仿佛站在时间长河的原点等待着他。可刘亮程知道,在他不曾拿起铁锨的这许多年月,黄沙梁蒙上了岁月的尘土,静静消损在层层的黄沙中。因为曾经离别,如今回归才弥加珍贵。回望故乡,他与曾经的自己和解,他理解了黄沙梁沧桑而沉重的情感。当他再次拖着年迈的身体回到黄沙梁,他那极尽干枯的年华又重新获得了滋养,他用亦如多少年前一样硬朗的身体与黄沙梁相拥,他的心胸仍如黄沙梁的戈壁一般,宽广,坚硬且火热。“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在黄沙梁无尽的时间轮回中,刘亮程的人生仿佛也被无限拉长,守候在黄沙梁,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黄沙梁的风,水,甚至是空气,将他淘洗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颗纯粹,纯净的心。
3 黄沙梁在平凡中绽放
在黄沙梁周而复始的日日夜夜中,人的一生就如同一粒小石子落入沙包之中,激不起点飞灰,也闷不出点响声。人们日复一日低头劳作,日升月落,重复着同一日的生活。好似不曾抬头看过目标,也不曾怀揣过希望。实则不然,因为再大的梦想也得低着头脚踏实地,才能实现。刘亮程说“我们挥锄舞镰在阳光明媚的田野上劳动时,有多少人还在遥远的梦中,干着比种地更辉煌更轻松也更荒唐的事情。
”想来,如果我们的人生追求,需得建立在虚无缥缈的梦中时,那才是真正的失了自我。与其在梦中恍恍惚惚,轻轻飘飘的混完一生,还不如大梦醒透,认清自己来的痛快。乐天知命,顺其自然,这是黄沙梁给予刘亮程的睿智。他清醒而透彻的看明白了人生。他的人生就是在做着黄沙梁每个农民应该做的事业,这一生的事业清清楚楚的摆在眼前,身体是劳碌的,而内心却是绝对踏实而从容的。
4 黄沙梁是一片灵地
在刘亮程的笔下,万物有灵。而他并不是以人的身份简简单单的肯定万物有生命,有生长的权利。更不是高高在上的给万物的特质下定义,然后怀着所谓的悲悯之心,呼吁万物平等。在他看来,万物是和人一样,一样的伟大,一样的渺小。更或者万物是超越了人的,它们比人更具有对生命的感悟能力,也更能敏锐的体悟人生百态,更有权力生存在这世间。我们通常以为的,人类在改变大自然,在刘亮程看来,实则是万物悄无声息并永无止境的影响着,改变着人。但是,刘亮程又绝不单单是怀揣着敬畏之情,远远的瞻仰这圣神的美好,而是平淡的,从容的,走近,走近。仿佛形影不离的朋友一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万物热爱和关注。
5 孕育哲思的黄沙梁
生活是需要放慢脚步,敞开心胸才能够体会到的美妙。在黄沙梁,刘亮程用人生中的大把时光,探求万物的思想,生存的轨迹,并从中获得关乎于自己人生的共鸣,他将情感倾注于万事万物中,哪怕是消磨掉一生的时光,也不枉费!刘亮程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出生,让我在一根木头旁呆二十年,我同样会知道这世间一切道路,这里的每一件事物都蕴含了全部。”黄沙梁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畜,构建了他的内心世界,在他朴素的文字中,是对生活独特的沉思。这种思考,丰富了我们粗糙,干涸的内心。这种思考源于黄沙梁坚实广阔的土地,源于一代又一代,消逝在黄沙梁的芸芸众生。这不是虚无的,而是他经历了几十年岁月,扎扎实实刻下的生命印记。是他对黄沙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的体悟,更是他对万物生命的敬畏和释然。
6 诗意的黄沙梁
黄沙梁,因为爱而美,因为深情而浪漫。在刘亮程的笔下,黄沙梁是诗化的桃花源。他用诗人的眼睛透过农村原有的衰落和腐朽,发现了黄沙梁的诗意和美。再次回归故土,他勇敢面对年少时的苦难,正是那段艰辛,枯燥的农村生活,赋予了他敏锐的感受力。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他捕捉到万事万物的美妙。此时黄沙梁便是没有“苦”的,即便有,那也是孕育着甜的养分。“我背负着曾经与我一同生活过的众多的生命印记,觉得自己获得深远而厚实,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再次回望故土,那些苦难已被风吹散,只留下一颗对土地热恋的心,让黄沙梁迸发出独特的诗意。在这诗意的境界中,黄沙梁的一切是流淌着的灵动的美好。“你无意便将一棵草籽从秋带到春。”“春天空空来临。你走过不再泛绿的潮湿大地,你觉得身上痒痒,禁不住抖抖身子——无论你是一条狗、一只羊、一匹马、一只鸡、一个人、一只老鼠,你都成为大地春天唯一的救星。”诗意的文字,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美景。这里的一切都饶有趣味,别有生机。诗化的黄沙梁,就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
7 结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刘亮程说:“我没有别的去处,只有回到你这里——黄沙梁啊”。刘亮程无论身处何处,都有扎在黄沙梁的根,系在黄沙梁的情。他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农民的本,他用劳动改变黄沙梁,用真情回馈黄沙梁,用文字守护黄沙梁。黄沙梁是他情感的羁绊,是他精神憩息地。他的所思所想都在黄沙梁,这就是他对故土的真情怀。这里就是他心灵的归宿,今生的追寻。
参考文献:
[1]《语文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