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   康丽
[导读] 为教师,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养成良
       康丽
       子洲县第一小学    
       【摘 要】作为教师,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研究他们的心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现在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总是过重地将学习任务强加于他们,使他们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导致他们一入学就对学校生活、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的教育教学,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对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尤为重要。
    小学生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据分析,现今小学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1.厌学
              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由于某一学科基础差,补差补习又不及时,对当时所学内容不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让真听讲,思想分散,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抄袭他人的,或干脆不做,对学习感到十分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他觉得学习跟本不如出去捡破烂。
        2.不良品行
       现在的小学生打游戏、看电视上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纪律松弛,进而小偷小摸。常常隐瞒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与班级同学不团结,极易生气发怒。对自己缺乏信心,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有个别学生因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就自残,甚至做出更可怕的事情。
         3.叛逆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月24日,我校的一名五年级学生离家出走,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悄悄地回到老家(他在县城读书),翻窗回到家里。他的家人急得到处找,找了三天后,老家人打来电话,告诉父母说他悄悄躲在老家。对于这样的事,我们身边现在不止这一例。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作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老师们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


        一位哲人讲过,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一是当一些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最好由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来疏导,让他们把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
        二是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特别敏感,有时会过多地加以指责和训斥,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既了解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耍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信心。
        三是经常开展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树立爱学校、爱班级,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一个温暖的班集体,对个体学生能起到很大的影响力。使离群独处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帮助其矫正不健康的异常心理。
        四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来自外界的嘲笑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嘲笑,对学生的刺激更大、更深。
        五是不要把学生当作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应当允许孩于到生活的风雨中去经受锻炼,即使摔几个跟头也不要紧;老师也要让学生多到社会中去参加活动,即使遇到失败也不用担心。生活本身会把学生塑造成才,会教会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方,如文具盒、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
        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课,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目前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治”。心理疾病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无药可救。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整个人生都充满信心,具有健康心理,成为德、智、体、美、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撒下劣质的种子,就会结出扭曲、歪斜的秧苗!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