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刘梅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
        刘梅
        广西河池市南丹县芒场镇巴平小学  54721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维,能够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将复杂繁琐的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实现学生思维的迁移,进而学会利用数形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中践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出发,根据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应用数学。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且需要着重理解的课程,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繁多,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深入理解、掌握要点,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实现思维转换,进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解答疑难问题的钥匙,以高效快捷地解决数学难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应该是富有探究性的,教师只有深刻践行“数形结合思想”、将不同数学理念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让学生真正学会应用数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践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
        小学数学相对于初中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较低,其计算过程更为简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小学数学的解题过程一成不变。例如在多边形知识的讲解时,部分面积和周长问题都可以利用特定的公式解决,但是某些习题会出现一些学生较为陌生的图形,需要学生将图形和公式相结合,如果学生一味地按照公式计算,就会极大地增加计算量,浪费大量的时间,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全方位成长。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为出发点,以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落脚点,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并为其今后成长提供有效助力。所以,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要更加注重“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并改变教学策略,做好教学布置,转变学生的解题思路,全面提升学生解题效率和综合素养。小学数学可拓展的题目很多,难度和侧重点也不同,这些都可以作为践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例题。学生接触了足够多的解析类、计算类问题,导致他们对固定的、思维方式僵化的训练模式提不起兴趣,数学教师应该要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有利于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践行“数形结合思想”能够让学生将原本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实现“数”和“形”的任意转化,将复杂繁琐的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实现学生的思维迁移。例如对于同一类型的数学题,只是换了题干,许多学生就难以识别和解答,但是如果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脑海中第一闪现出的就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立马就明白了题目的意图,进而快速地解答问题。因而,在践行“数形结合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一些简单且直观的图形让原本的问题具体化,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二、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限制因素
         (一)忽略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小学数学课堂趋于沉默,学生在心理上的封闭性较强,但是内心却又是丰富多样的,只是学生受到沉闷的课堂气氛所感染,不会将内心的想法表露出来,这也是当下各个课堂的普遍现象之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大量的知识应用和习题锻炼,如果只是一味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不仅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限制,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更别说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忽略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大多数数学老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理论知识当中,一味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严重忽略了学生数学思想的传授、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水平和获取的数学知识不相匹配,公式、定理记忆十分娴熟,但是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一旦放到实际问题中,学生就会因为定理过多造成记忆混乱,面对解答题不知如何下手,数学教学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践行“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数学探究,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师要想有效实现数学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选择典型习题,其次就是给学生讲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或者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这不管是在数学课堂中,还是数学考试当中都尤为重要。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时机,在各种图形面积中,就属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最为重要,学生只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转化,其他类似于梯形和三角形面积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先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老师这边有一条绳子,想用它围成一块地,同学们觉得围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呢,还是圆形面积大呢?”这时同学们就会积极探究和思考,教师找准时机,让学生明确只有计算出其面积,才能真正比较出谁“大”,此时,同学们就有了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欲望,有了探究欲望也就有了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发现原来数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学科,进而学生会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利用数形结合解答。
         (二)践行数形结合,转化学生的思考方式
        思维能力的内涵在于将原本复杂的内容简洁化,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思维带来的明显优势,例如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鸡和兔一共有12只,脚共有28只,那么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呢?”部分同学用传统的算术方法解决,然而这一方法比较复杂,但是借助于数学思维中的数形结合,就能让学生在轻易理解的基础上快速解决。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画出12个椭圆来表示鸡和兔,假设全部是鸡,那么就在椭圆下面各画上24只脚,还剩28-24=4只脚没有画,然后教师继续引导,“要在其中几只上各添上2只脚?”同学们恍然大悟,立马就轻易得出鸡和兔的数量。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维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思维的优越性,进而在解题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无形中培养其思维能力。
         (三)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论结合实际
        尽管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老师起到的作用仍然是巨大的,如果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过程中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将会让学习效果直线下降,所以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时,老师要时刻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动态,不能让他们偏离主题。例如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中,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以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其延伸到现实中的数量关系或者几何图形当中,让学生借助于“数形转换”初步归纳出乘法分配律,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到乘法分配律的现实生活意义,比如含沙射影地将其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将长方形划分为长为a+b,宽为c的两个长方形,根据图形直观地找出规律,这一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迅速掌握运算定律,还能让其能够真正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会不断的讲解重复和相似的数学题,有的数学题仅仅是数字或者题干发生了变化,许多同学就找不到解题方法了,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题型的讲解,还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数学思维,帮助其快速、有效地解答问题。
         【参考文献】
        [1]潘雪梅.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释义及其应用[J].学周刊,2020(22):85-86.
        [2]侯有岐.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应用举例——观数思形妙转化[J].中学数学研究,2020(06):55-58.
        [3]石艳平,尚小舟.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02-103.
        [4]辛兰芳.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教育革新,2020(0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