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月红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实验小学 256510
摘要:新时期的中小学心理课程在教育目标与内容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较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旨在通过相关方面的心理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压力与成长困惑等。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学工作在当前的主题内容制定与开展方向上,主要针对目前的课程发展情况与学生普遍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问题排解等制定教育工作的内容。随着新教学环境的转变与当代学生情感问题的复杂性,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容乐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育
一、引言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性格的学校管理的冲突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相关变化。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导与心理干预等,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若长时间处在心里压抑的状态下,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在目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重视,并通过相关改善措施进行优化,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关注。
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述
积极心理学主要面向人类的集体情感与处世态度,在中小学阶段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积极导向,使其能够从当前的学习环境中正确对待自身的心理问题、学业压力与情感问题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看,积极心理学对于学生如何处理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多种处置方式,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集体环境是学习与课外实践的主要组织模式,积极心理学的暗示导向和思维导向等,能够为学生指明相应的处理方法。
三、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一)惧怕学习与反感学习
部分中小学学生在学业问题上,其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都表现出惧怕与反感,导致此类心理状态的原因较多。由于厌学情绪、缺乏课程学习兴趣、学习方向不够明确、自控能力差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学生在进入课程学习阶段时,其心理状态的变化较为明显,总体表现为课程学习的不上心、旷课等情况。[1]中小学的课程选择阶段,部分学生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自身不感兴趣的课程,外加上学习方向的缺失,使得该部分学生较为反感学习活动;另外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校园生活的早期阶段中,由于考试没有正常发挥或者与没有达到家庭等方面的要求,使得该部分学生在树立学习目标或者学习计划时,容易出现学习意志力不够坚定、自控能力不足等情况,自身思想与行为上不一致性,也使得该部分学生在校园的生活中,较为惧怕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心理上缺乏相应的自信心。因此,在中小学学生的积极心理指导工作中,需要重视学生对待学习方面的问题。
(二)心理状态起伏较大
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较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在情绪的自控能力上较为薄弱,在面对与主观意愿不相符的事物和事件上,容易发生强烈的情绪变化与心理变化,极端情况下容易导致不可挽回的错误。情感问题是中小学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小学学生还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年级,但同时也因为涉世未深、情感体验不足等方面原因,容易出现情感因素导致的心理问题。在面临新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过程中,由于情感与精力方面的过剩,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三)自卑心理
导致自卑心理的原因较多,可来源于自我认知、外界攀比以及社会观念等方面。蒙田在自卑心理的描述中这样认为,自卑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攀比。此处的攀比可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人与外界价值观的攀比等,中小学学生的校园生活已经初备社会生活的缩影,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期间,不同生活条件、学习成绩与人际交流网络等方面产生的差异,都容易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校园生活的集体活动中,学生个人优势可被放大,同样也可能导致学生需要回避的、敏感的心理问题被放大,进而加重自卑心理的影响。
四、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的改善思路与实施策略分析
(一)从学习思维与观念上进行引导
中小学课程教育工作在目前的发展与执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思维与观念等方面没有过多进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厌学、畏学情绪,对此,需要从学习思维与观念两个角度进行引导。网络环境的下的中小学生,其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量较大,能够进行学习的方式也较多,针对学生的畏学、厌学等心理情况,心理指导工作可以现代网络思维的方式进行指导与教学。如在课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使当代网络环境氛围熏陶下的学生,能够以网络化的学习模式投入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中。[2]
(二)构建多种师生沟通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较为便捷,通过互联网的相互联系,可以在不同空间环境、时间条件下进行高效的信息沟通。在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与指导工作的执行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在面对心理教师时,容易出现心理胆怯、怕生或者难以启齿等情况。而网络环境所带来的的便捷技术,能够使学生通过线上的形式进行心理方面的问题咨询。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能够较大程度上丰富中小学心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途径。
中小学在当前的网络心理咨询建设工作中,可加强遵循平台的建立,调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时间关系,确保学生的心理咨询能够得到及时解答。网络技术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问答的私密性,能够在尊重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进行心理辅导。当代中小学学生对于情感方面的问题较为注重私密性,在以往的情感问题、疑惑与心理创伤的处理上,学生仅能通过周围朋友与家人进行倾述,但作为“旁观者”,心理教师所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心理指导与情感建议,具有较高的课程性。网络技术的实施,在程度上解放了心理指导教师的功能性,使学生能够在较好的技术环境下进行内在情感方面的咨询。
(三)构建多元化心理健康评价模式
在现阶段的中小学生心理指导与干预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发展情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处事观念与价值观念等。由于当前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多种途径的信息资源,在观念上已经具备一定自我认知,在心理指导的工作内容与主题思想方面,需要结合当前学生的观念特点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确保学生能够较好认识自身的心理状态。此外,针对目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与学生培养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站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方向等。
结语:综上,在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需要重视不同角度的心理教育工作展开,在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干预 工作实施上,需要采取进一步优化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应对当前的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晓晴.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7
[2]金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J].时代教育,2017: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