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芬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凤凰小学 广西 南宁 5304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即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关键词:中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说、乐说,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说出算理、操作过程及解题思路,经过这样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敢说、不想说到敢说、愿意说,从断断续续地说到可以连贯整句说,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
1.有条有理地表述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平时计算教学中,很多学生似乎听得很明白,也能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计算,但独立完成计算题准确率较低,也不能清楚地表达算理。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计算法则和算理。通过叙述计算的算理,逐渐达到内化目的,不仅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而且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准确严谨表述概念
数学概念是非常科学严谨的,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是否严密,直接反映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所以在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本质。如我在执教《三角形的特性》中“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围成”这个概念的重点和难点,我首先课件出示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不同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才是三角形,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判断正误的理由,让学生体会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用“围成”更准确更严谨,而用“组成”就会有多种情况。这样学生在交流、讨论和表述过程中体会概念严谨性和科学性。
3.连续完整表述计算公式形成过程
图形教学中,让学生连续完整表述公式的推导形成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公式的来龙去脉有更深刻地理解,更能很好掌握和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供所需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归纳、推理,从而得出图形计算公式。比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让学生连续完整表述公式形成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记得更牢,运用更自如。
4.简明精炼表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学生能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会提高解题正确率。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有些学生会列式解答,知其然却不能说出所以然,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用简明精炼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为高年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平时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获得的信息、问题,鼓励学生用连贯而完整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用流利的数学语言表达出应用题解题思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二、采取多种学习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
1.方式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提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在平等机会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倾听同伴的意见,在这过程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倾听状态,不仅有利于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小组人员搭配和方式要合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机会说说自己看法,特别关注平时少说或不爱说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达到教学成效最大化。
2.方式二: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是最方便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使用。比如新授课,为了巩固新授的知识点,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归纳。同桌之间没有陌生感,交流起来很自然,特别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摈弃恐惧跟同桌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叙述,树立信心,敢于回答问题,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合作互助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为了能有效发挥同桌效应,可以有意识安排表述好的孩子跟不爱说的孩子坐一起,这样会说的孩子表述更流利,不爱说的孩子逐渐敢说,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3.方式三:课堂小结
课堂总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上完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回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脑海里快速回忆整理本课知识。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跟同伴先交流分享所得,引导学生抓住本课重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课堂经常进行课堂小结,形成习惯后,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流利也更有条理,从而有效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4.方式四:叙述操作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动手操作的过程,表达思维的过程,将动手、动脑筋、动口有机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了让学生验证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猜想,我指导学生独立操作或相互操作。通过量、算、折、拼、想、说等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的结论。每次操作结束时,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告诉同伴发现了什么,注意什么,等等。这样,通过人人动手操作再到相互用数学语言表达过程,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确是180度,不仅加深了对三角形内角和意义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渗透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策略的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祝正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19(06)
[2]王素蓉.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小学时代.2020(14)
[3]林先伦.浅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