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芳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325204
摘要:科学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现代背景下的科学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任务策划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STEM教育理念是新时代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思想,它主张运用科学的先进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3STEM教育理念;课程有效性
引言: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师的基本要求,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STEM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科学、技术、数学和工程的有机融合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部分,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的小学科学课程变得丰富有趣。
一、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使用3STEM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通过对传统科学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其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上,不是真正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1]。随着社会的高速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学习要求,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老师应将3STEM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效结合,通过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该教学理念的帮助下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在课堂中加入学生喜欢的元素,比如游戏、故事等,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3STEM教育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有效应用
(一)结合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科学课程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作为他们的老师要从多方面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开展科学实践活动[2]。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都是围绕教材进行,要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从教材内容着手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形式下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新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中,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思考:如何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在课桌上的小车动起来?文中的学生采用了拉和推的方式,但都是以触碰到小车为前提,没有满足教师提出的要求,用这个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这个思考题后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魔术“会走路的回形针”,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为什么回形针能实现“走路”,这是什么原理?在思考中学生发现了磁铁这一神奇物体,于是教师自然而然得进入今天的课堂教学。教师再以课本中的探究为主,让学生思考这下能不能让课桌上的小车动起来,教师说出这个可能性后学生开始跃跃欲试,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知识与生活的相联系提高学生探究意识
3STEM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随后教师根据二者之间的融合效果为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的科学问题中实现用科学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目标。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生活规律,将科学知识自然的融入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意识。
例如,当教师对学生展开《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教学时,为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让他们在知识与生活相连接的氛围中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比如让学生在湿布上写字,随后观察现象,发现水不见了;晴天将洗好的衣服挂在室外一天过后发现衣服干了;下雨过后的水滴在太阳出来后便莫名失踪了...学生听完这些问题后发现这些确实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便会开始思考这一现象,这时他们的探究意识就得到了有效调动,随后教师为学生明确蒸发这一概念,学生瞬间豁然开朗,在接下来的科学教学中便更加积极。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及其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检验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作为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也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得丰富多彩。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使用的教学技术逐渐增多,这些高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科学学习送来了新的乐趣,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3]。实验是科学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科学教学中教师没有足够的条件引导学生开展相关实验,因此学生对科学课程中的许多概念性的知识不够了解,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相关实验以视频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他们在实验教学中加深自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教师教学《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一课,为帮助学生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实验教学。首先是高锰酸钾溶解试验,通过视频看到一杯水在加入高锰酸钾后颜色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溶液的溶解现象,随后继续引导学生观看实验,这次的主要物品是胶水和洗发液,在这一步让学生思考它们放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并说出为什么会这么想的理由,教师提问后有学生说:洗发液应该能溶解,胶水不能溶解,教师听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随后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明确,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的概念和现象,让他们在实验现象中检验这部分科学知识是否正确,加强他们对溶解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科学是一门严谨的科目,为满足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应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特征,从他们本身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元素中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基于3S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从多个方面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然.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研究与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52+62.
[2]汪迎春.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3):150.
[3]陶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8(3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