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姜春玲
[导读]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姜春玲
        海阳市育才中学  山东 烟台 265100
        摘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学生现今的生活状态及未来发展的教育。在学校,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 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和师长。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 班主任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去。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渗透;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正处于性格、心理的转型时期,被戏称为“叛逆危险期”,需要初中班主任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学校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而且要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中不应该只是一味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真正落到实处。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基层、最重要的教育工作者, 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老师要转变观念,乐于付出
        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必须真正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当前的教育状况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切实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规范管理,摒弃过时和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提供认真而实际的爱心,以及对每个学生的真诚和真诚的关怀。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成为一名班主任时,我经常厌烦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去请教我们的老校长如何与学生打交道?他的回答对我来说仍然令人难忘。他说:“你这句话说得不对,学生不是你的对手,用不着想什么办法去‘对付’他们,而应该多想办法去关心、帮助他们 。”其中这句话使我理解了成为一名好老师和做好班主任的诀窍。就是以真诚,爱心和诚意来照顾学生。从现在开始,我觉得教育学生并不困难。一位年轻的老师后来问我:“为什么这些顽皮的学生在你面前这么诚实?”我总是这样回答他:“不要以为学生年轻就无知。他们可以说出谁真正对他有好处,当他们遇到一位非常热衷于他的老师时,他们会很听话。”
         二.正确科学地对待学生的心理状态
        中学生是青少年,半孩童,半成熟,半依赖和半独立。青春期的感觉和学生的独立性已大大增强。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喜欢自己的决定,愿意独立处理事情。许多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焦虑问题,例如失眠,情绪波动,嫉妒心强,虚荣心强,虚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卑感。受学习压力影响的学生,学生经常遭受自卑,焦虑,敏感,抑郁等心理压力。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得到指导和教育,他们将面临一些异常的心理问题。随着青春期模糊的性意识觉醒,学生的好奇心将增加,并且对异性会更好。除了互联网和媒体的发展,如果不能有效地针对性发展,很容易在学生的青春期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三.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学生学习,活动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在学校与学生联系最多的班主任,是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影响最大的班主任。负责班级的老师必须纳入班级的日常活动,允许在集体教室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活动中。
        3.1充分发挥教室的文化氛围的作用
        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和道德感会产生无形影响,创造课堂环境和开展一些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情感联系的精神家园。创建一个干净、整洁、温暖和美丽的教室环境是班主任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教室环境整洁、美观、舒适,可以使人倍感温暖而鼓舞人心。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磨练情绪的好地方,也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因此,班主任应组织学生,以教室文化为载体,精心安排教室环境,使教室环境具有独特的教育效果。


        3.1.1营造黑板报,墙裙,走廊教育氛围。黑板黑板报和周围的墙裙是展示课堂文化的重要场合,它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才华,而且可以调节学生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人交流,达到育人的目的。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形式精美,既可以取悦眼睛,又可以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自然而然内化于心。
        3.1.2座右铭的激励性和警示作用。座右铭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使学生能够随时激励和提醒自己,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3.1.3.班级物品、花草的熏陶作用。有机地摆放教室的桌子和椅子,摆放卫生洁具,放置学生用品以及装饰花卉和植物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心理感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平等,民主,和谐,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小组中的温暖和关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我为班级感到骄傲”的心理体验。
        3.2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应采用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随着学校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班会将成为学生进行教师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自觉地安排主题班会议的班级,班主任还自觉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班主任还自觉组织各种特色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使各种能力的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上年龄和生活经验相似的学生在某些事情上都有共识。班主任可以设计各种小组教学的主活动,使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和讨论,也愿意交流和接受。一起探索问题时形成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通过适当的指导和自觉的启迪,解开学生心中的“障碍”,使学生可以通过反思的思想和观念来改变自己的错误。鼓励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
        3.3个别辅导,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由于个性强,不愿与他人交流,缺乏交流的能力,因此经历了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此外,进入中学后,学习速度很快,压力很大,一些学生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例如失衡,精神错乱或心理障碍。学校校长应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后,采取有效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教育,以确保学生的心理障碍健康发展。
        3.4学会欣赏学生,表扬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成功的老师知道“好学生受到称赞”,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以及学生的称赞和肯定。为什么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总是用批判性的眼光而不是谨慎的眼光看待他们?当然,对好学生给予认可,对所谓的“贫困学生”给予更多的照顾和欣赏,可能并不困难,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信心。自信的表情和愉悦的笑容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不时提醒自己不要取笑学生,并尊重任何学生的成功。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刺激。我们必须及时认识和鼓励学生的亮点,使他们充满信心。 对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表扬和鼓励他们成为学生成功的催化剂。很难想象一个整日挑剔的人不会沮丧,有成就感并充满信心。但是我们希望培养热爱生活,自信和敢于挑战的人才,这不是矛盾吗?
        总之负责的班主任应该有耐心和专心。班主任要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沟通交流时, 班主任要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班主任只有在与学生沟通时认真倾听学生的话, 才能感受到学生的内心情感, 深入地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 使学生脆弱的心理坚强起来, 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吴洁监.让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扎根[J].新课程 (小学版) , 2012 (6) :130.
        [2]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简介:姜春玲,1977年9月,女,籍贯: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松树夼村,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山东省海阳市育才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