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郑名新
[导读] 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德育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学学校
         郑名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共成中学     527428
         摘要: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学生德育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学学校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品质。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其兴起到发展的过程较短,开展活动的过程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旨在根据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与功能,结合其所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针对中学志愿服务的育人途径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学教育;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

一.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学的作用与价值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中学生作为新时代教育的主力,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活动必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志愿服务是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在经济发展和培养中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够帮助中学生削弱自身与社会之间的存在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也能够弘扬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美德,通过敬老爱幼、帮助弱势群体等形式,唤起中学生的道德感,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使中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塑造人性德行。
(二)志愿者服务在中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将知识转为实践,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通过志愿服务亲自去认知与体验德育教育,并将其教育内容进行内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在处理社会问题时的鉴别能力与调控能力。
         同时,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将学生的视野从学校和家庭扩大到社会环境,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民情与国情,加深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清醒认识,并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实现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一)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制不健全
         在中学教育中,学校教育仍然过度重视理论与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德育发展,导致在进行实践志愿者活动时,难以使中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服务意识,实现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在多数情况下,中学生往往迫于课业与其他压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降低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认同感,并影响其活动开展的效果与质量。目前,我国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制仍不完善,其组织力度较弱,涉及内容不够广泛,使得最后的实践活动不仅没有起到帮助社会的作用,且因缺乏科学管理的观念,无法带给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价值实现感。


(二)宣传性较弱且缺乏资源支持
         在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其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也是决定活动意义性的根本。目前,社会与学校对于中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视意识较低,许多学校与家长认为志愿服务对中学生的成绩和升学有影响。这种“唯成绩论”的理念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志愿者服务的效果,使得活动宣传力度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与社会化程度的局限,中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环境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许多志愿服务活动仅靠学生本身的献爱心活动成果或捐献衣物等活动来维持,学校与社会并未起到支持作用,使得中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更加困难,甚至无法得到全社会良好的舆论支持与行动支持。
三.提升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志愿活动管理体制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管理体制,需要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构建完善的注册和登记制度。学校可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统一的登记并注册基本信息,制作相应的志愿者服务手册或卡片名牌等,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使其掌握相关活动的志愿服务技能,才能更加完善、良好地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学校可根据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社区的服务要求等,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志愿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使学生对志愿者活动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保障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符合中学生特点的评价体系
         提升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合理化与科学化,需要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学校可考虑中学阶段教育的特点,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相关联,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同时,学校也需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并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通过合理的表彰制度给予学生肯定,使学生能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受到激励,培育出健全的人格,加强学生与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帮助他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教育意义上来看,也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德育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活动,需要学校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在中学阶段的开展,培养学生高素质、健全的人格,彰显育人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映. 中职学生志愿者服务与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2):268-269.
[2]陈亚春. 中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3):669.
[3]吴爽.“好人教育”:垫高学生幸福之梯——西安惠安中学“好人教育”特色育人实践活动纪实[J].教育家,2018(21):40-41.
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志愿服务活动发挥育人功能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XXKT19-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