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张家富
[导读]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需要加
        张家富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五小学 贵州省  六盘水市   553400
         

        摘要: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需要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明确特色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实践方式,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积极提高校园文化教育的丰富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特色文化;建设策略
        小学校园文化的有特色、有品味、丰富多样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六枝特区第五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例,从学校“香润童心、吐露芬芳”的办学理念出发,积极在校园构建“桂香五小·放飞梦想”的“桂香”文化氛围中思考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意义
        特色校园文化充分的利用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营造了潜移默化的育人氛围,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不断完善学生的言行,体现了特色教育价值。小学可以借助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主题实践活打造良好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继承优秀的思想价值观念,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效果,真正将特色育人和全面育人教育目标实现统一。
        二、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问题
        1.缺乏创新性工作思路
        小学校园特色文化需要开发特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文化精髓,能够把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的衔接起来。但是,有些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没能“务实”开展,不能做到虚实结合,未能把握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落脚点与工作方法。例如,有些学校缺乏校园文化的创新思路,不能构建线上线下同步机制,未能积极进行特色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不能充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没能打造较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品味。校园文化的形态较为“静止”,学生的实践参与不足,活动的丰富性低,不能借助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校园娱乐、校外实践或影视媒体资源进行活动,没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缺乏鲜明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行为引导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参与实践的主要氛围。有些校园文化缺乏系列性、主题性和实践性,往往人有我有,不能进一步体现校园文化的独特性。由于未能形成综合性的教育氛围,不注重对传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未能获得家长的广泛支持,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还要进一步融入地方性的特色资源,充分的借助和引进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融入地方特有的革命教育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能够积极揭示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文化元素,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质量水平。
        3.缺乏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组建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无论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还是开展“聚爱同心”的家校共建教育活动都需要教师对特色校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基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学生的思想认知。但是,有些有教师未能深刻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方法与工作模式,往往陷于具体的实践活动,未能在活动中真正的达到育人效果。可见教师缺乏对特色校园文化的理解,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三、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管理
        为了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合理配置校园文化资源,解决以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实施,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责任,还要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首先,小学校应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级中层干部为骨干,各部门广泛参与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体系,积极压实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等部门责任,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具体任务。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督导,广泛征求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例如,形成以介绍挖掘桂香”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围绕桂香主题设计组织系列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积极获得广泛的内外部支持。由专职教师或团队负责实施具体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特色文化实践体系,提高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质量水平
        2.发挥教师文化建设主导作用
        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领导、各学科教师、班主任均应当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与宣传工作当中,基于教师的力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教师应当充分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布置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提高所有教师的文化渗透意识,帮助校教师树立正确文化观,引导教师掌握文化育人的方法。其次,要求各学年教师或各教研组积极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结合本学年学生的状况切实开发特色校园文化资源,依托教师的深入钻研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第三,经常性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研讨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建工作、阶段性的教育教学计划等联系起来,不断强化教师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性
        校园文化应当具有实践性特征,强调在一系列学生为主体参与的艺术、游戏、比赛等实践中进行思想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树立学生思想价值观,达到提高文化育人效果的目标。例如,营造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积极在学校布置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演讲、绘画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开展实际行动,通过敬老爱亲、学习雷锋主题活动积极进行实践,倡导学生积极投入家庭劳动等。教师还可以组织我与诚信手拉手活动,以及在低年级组织开展“诚信故事我来讲”主题报告会,在高年级开展诚信演讲活动,以及组织一系列辩论赛等。校园文化还要结合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建设,进一步发挥课程教学在文化渗透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革命事迹主题课,以及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程资源的不断整合。
        4.提高特色文化建设的计划性
        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有计划地开展特色文化育人活动,保持特色文化的丰富性,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办法,实现校内外特色文化资源的充分运用。例如,请地方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消防队员、派出所宣教员等进校园开展主题红色文化、安全文化、法制文化的建设工作,引导小学生了解当地革命故事,提高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学生的法制红线,厚植家校情怀等。还要积极开展养成教育,重视讲述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故事或者在校园楼道等张贴英雄人物画画像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严于律已、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精神。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晨会导读或者其它活动达到思想迁移的效果,从而达到升华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优化规范学生的言行等效果,教师还要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丰收节等庆祝活动养成学生自力更生和勤俭节约的习惯等。
        结论:
        校园特色文化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重要载体,小学特色校园文化还要合理布局,实现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相统一,积极渗透人文情怀,进行思想道德熏陶,构建愉悦的育人氛围, 进一步通过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校园教室文化、餐饮文化、活动文化、节庆文化影响学生,不仅展示师生的特长,而且达到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西梓.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
        [2] 张必友,张君.?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蓬勃成长的生命[J].?教育科学论坛.?2019(23)
        [3] 金新霞.新时代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探索——以山东省日照市栈子小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