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父母心,立德促发展——— 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谢秀娟
[导读] 从学生一生发展情况来看,小学阶段为学生学习知识
        谢秀娟
        广西南宁市横县云表镇中心学校 广西  南宁市 530300
        摘要:从学生一生发展情况来看,小学阶段为学生学习知识以及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阶段,同样也是启蒙阶段。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抓住该关键期,为学生今后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用父母的眼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效率以及质量。基于此,笔者将重点分析小学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今后小学班级管理教育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思想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立德树人
        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心智不成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在遇到难题时,无法明辨是非,不仅如此,学生内心十分脆弱,当遇到伤害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便会十分难过,内心情绪难以排解,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没有足够的阅历,很难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判断,但是小学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小学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以父母的心态对待学生,为学生创造优良学习环境。另外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老师所说的话比较重视,十分重视老师的看法,教师可针对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及表扬,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际价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道德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一、注重以心育人,优化教育环境
        和幼儿阶段相比,学生不同之处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逐渐离开父母的保护,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不成熟,比较脆弱,且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在日常生活学习之中,经常会遇到种种问题,如:学习成绩不佳,和同学一些老师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而产生抑郁情绪。当学生出现这类情绪向老师倾诉时,不少老师总是以威严形象面对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便会产生畏难甚至畏惧情绪,为班级管理造成重重阻碍。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师者父母心的理念,从父母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教育并对待学生,使自身所有教学行为都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而不仅仅为了教师自己,另外,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以心育人,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用父母的态度对待学生,密切师生之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今后发展保驾护航。
        具体教学案例为: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之时应当有耐心,细心以及公平心。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刚步入小学生活中,他们对校园环境十分陌生,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感到十分焦躁,不仅如此,甚至会出现同样的错误犯好几遍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要用耐心指导以及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不是对待学生应当细心,平日生活之中应当及时仔细细心观察学生学习以及情绪状态,当在学生遇到问题之时,应当积极主动耐心的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难题。那不少老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存在偏袒心理措施对成绩优异以及他的学生存在偏袒心理,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巨大伤害,严重影响班级管理教育。为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教师要公平的对待班级中的学生,不能因为班级中的某个学生学习好就偏向他,要用细心 、耐心以及公平心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
二、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智力发展情况以及思维水平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不同,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但是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准常常比学习成绩高低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老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严重挫伤其自信心。当前,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感受,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方式,学生年龄比较小,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生在未来充满未知,并不是只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给他们带来优越的生活,学习成绩对他们来说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其他方面也是弘扬学生的标准之一,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之时,应当不断完善评价制度,从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学生的优点,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必要给予其夸赞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改正,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留学生个性特征,促进学生进步。
        具体教学案例为:有些小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佳,然而在写作文时却非常有思路,并且思路清晰且有创新精神,还有些同学虽然作文思路不清晰,但是字迹卷面清晰、优美。还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喜欢学习,然而实践能力却非常强,热爱劳动,在班级中充当劳动积极分子的重要角色。还有一部分同学道德品质十分优良,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学习成绩上,应当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价值,自己的缺点以及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应当积极改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展。
三、加强文化建设,渗透品德教育
        学生是否具有优良思想品德三观,关键在于小学阶段是否接受一定的思想启德教育,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渗透道德品质教育。一直以来,教师在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单一学生对此毫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为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小学教师在加强文化建设教育过程中,可采取新颖方式,比如:可以在班级中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将所熟悉的文化故事讲出来,班级中开放读书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不断提高其道德修养。
        具体教学案例为:小学教师可在其中开展“每人每天每句名言”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留在班级中写下一句名言,名言可以是克服困难,不怕艰难困苦的,也可以是和学习有关的,比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用诗学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其道德品质以及文化修养。
总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以心育人,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从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不要将学习成绩当作考核学生的唯一方式,改变先前落后传统教育方式,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邓芳萍. 小学德育的途径和方法[J]. 甘肃教育,2017( 22) .
[2]林莉. 柔性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的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3]王宽颖.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 03) : 232.
[4]郑利军. 新课改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 速读( 中旬) ,2019( 02) : 227.新智慧 2019 /05 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