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爱平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黑城镇祁村小学 河北 邢台 054300
摘要: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更是求知旅途中的最佳帮手。很大程度上,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与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各方面意识、能力、素养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素养、知识层次、教育理念不同,以致其在学生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切实提升家长能力与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与班级在落实小学学生家长学校建设时,应以创办家长学校为辅助,并切实拓宽路径,为家长提供更多参与学校活动、提升自身修养的机会。以通过家长学校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对家长学校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教师也应从实际出发强化研究分析。以探寻出更为科学、有效、充分、多元的措施,来强化家长学校建设,促使家长素质的提升,推动学生的人生发展。
关键词:家长学校;健康成长;小学学生
进入新时代,小学学段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应切实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作用。使各领域、各层面教育活动的效能得以切实提升,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由于家长学校的建设,又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其实施途径比较多元丰富,教育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对学生各方面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也各不相同。基于此,学校在建设家长学校时,应以地域实际、学生实际、教育需要为引领,加强研究分析,积极探寻对策。以切实拓宽小学家长学校建设路径,并借助各类活动的开展、各类资源的整合、各类教育的实施,切实提升小学家长学校的实效性、发展性,不断凸显其教育功能。而随着家长素质的提升,其在孩子教育、引导中的方法也会更为多样科学,学生不论在学习还是修养领域的各方面素养自会获得充分提升,更利于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塑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家长学校作用的发挥,存留于学生认识、素质、能力方面的很多问题也会得到充分解决,家长的教育观、育人观自会发生切实改变。其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自然获得充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必将得以充分实现。
一、结合地域实际,因地制宜办好家长学校
由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资源配备等存在一定差异,以致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思想认识也不尽相同。而家长学校的创办,则必须做到因地制宜,且科学参考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教育对象特性,尤其关注学生的成长实际,将影响小学学生成长的各类因素统筹兼顾起来,为家长学校创办提供铺垫。一是摸清家长文化层次。结合家长的职业、家庭情况、特殊因素等,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层次了解学生的性格特性、兴趣爱好、身心状况等,以便于在家长学校创建时能做到精准施策、因材施教。二是适时倾听家长心声。多为家长提供一些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并根据家长诉求,吸纳家长意见,结合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来确立家长学校工作导向,使家长学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三是组织辅助主题活动。以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调研会等形式,让家长互相分享有关孩子“教育”的经验与心得,使家长之间在相互借鉴中转变思想认识,获得共同发展与提升。四是融入指定教材引导。使《现代家长小学生家长手册》等纲领性学习资料进入家长视域,并成为家长学校的必备性教育资源,让家长在学习与参与中慢慢养成和孩子一起学习的习惯。这些针对性教育导向的确立,必然会切实提升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性,更会促进家长学校各方面问题的化解。
二、明确彼此责任,科学有效开展辅助工作
家长学校的创办,必须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下实施。而学校需要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全新高度来审视家长学校的必要性与现实性意义,进而加强组织与领导,设定一支由学校校长牵头,各处室负责人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参与的家长学校工作机构,并成立对应的家长委员会,选举一些具有领导能力的家长作为委员会负责人。同时,对于家长学校各领导团队的工作分工、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切实明确、细化,为家长学校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证。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与工作细则,确立阶段性工作方案,将家长学校作为一项长期性、持久性工程常抓不懈。而且,还需确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借助多元评价措施的实施,使家长自评、互评,学校评价、评估等有机融合至家长学校领域,且根据不同家长在家长学校中的实际表现,就阶段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管理与奖惩,以切实调动每一位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所表现的不足等,应采用恰当方式来反馈,使每一位家长对家长学校获得充分认识。
三、强化管理监督,规范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为了减轻家长学校对不同家长日常工作开展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干扰,家长学校的创办,还需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功能,建立网络化教育体系。通过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分享阶段性工作计划,发布辅助性工作内容、项目等。尤其对有关学生的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等内容,应结合季节特性、实际情况等随时发布、随时分享,让家长早知晓、早引导,对学生的健康、安全等予以保障。而且,结合家长学校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随机性、普遍性问题,应加强研究分析,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来促进家长学校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同时,结合一些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项目,结合学生实际对家长的教育策略、教育方法、教育导向等予以指引,以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提升家长学校教育实效。另外,还需要举办一些辅助性教育活动,将家长引入学校,借助一些亲子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分享,构建起宽泛且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对家长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并将家长的责任与担当迁移至孩子认知领域,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论
总之,建立家长学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家长作用的发挥,以帮助其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并积极投身至学校教育领域。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理念、育人倾向。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辅助性教育工作,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架设互动桥梁,形成强大合力?,以落实对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各类家长现实情况的调研,以借助举办座谈会、适时开展辅助培训、合理构建家校开放日等活动的方式,来拓宽家长学校路径,提升家长学校效能,来促进家长思想认识的转变,使家长学校的建设更为科学高效。并通过家长协助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小学学生认知发展,以确保学生健全人格、健康身心的塑造。助力于孩子的终生发展,服务于学生的认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妍.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探索德育管理模式初探[J].中华少年,2019(04):120.
[2]徐光斌.家长学校建设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意义——以梁山小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1):67-68.
[3]谭万里.家长参与,让教育更有力量——贵州省黔西南州省级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综述[J].中国民族教育,2016(10):61-62.
[4]黄丽萍.办好小学家长学校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学校工作之我见[J].贵州教育,2007(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