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邹永红
[导读] 激励形式管理是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
        邹永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南洞小学  514000
        摘要:激励形式管理是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创新,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且在这种和谐关系的作用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和进步。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其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小学班主任应在明确这一点的基础上,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性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策略
引言
        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来说,德育是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良好的德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教育模式不够,开放教育的实效性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以及教育实践方面缺乏一定的锻炼。因此,培养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促进教育建设成为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出发,从而有效探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激励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建立激励策略基础
        为了有效地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班主任要转变教育思想,为激励策略的有效实施建立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此,首先班主任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德育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德育教育思想,将学生转变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主体对象,自身转变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其次,班主任要在人本理念框架下,转变传统的以经验为主、一刀切式的管理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段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以此提高德育激励策略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有效开展建立科学的理论基础。以低年级德育教育激励策略开展为例,低年级学生注重启蒙与习惯的养成,但由于小学生初入校园,尚未熟悉作息规律且年纪较小、贪玩爱闹,学过的道理、要求转瞬就忘,且理解能力不足,导致简单说教学生不易理解。因此班主任要以鼓励引导为主,并结合故事、活动等趣味化形式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并反复训练加以巩固。
二、建立德育自律激励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阶段仍然处于一个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的组织策略和方法,应该注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全面性。就在这个时期的教育鼓励机制的构建,也需要能够有效确保德育教育的落实。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激励策略的构建,需要保证一定的理念,从而有效发挥潜激励策略的效果。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有效促进其自律激励机制的创设。例如,老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

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一个自我约束,形成自身的德育品质。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激励
        实施激励策略的本质就是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认可感与满足感,从而可以培养一定的是非观,在这样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完善自己,进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时,要体现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以及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班主任在德育的过程中,自身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在小学阶段,小学生都很有荣誉感和表现欲,有的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有的小学生内向腼腆,教师应该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措施,把德育的激励策略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起来,获取良性循环的教育效果。比如,小学生尊老爱幼、懂礼貌、讲文明以及过马路礼让红绿灯等,教师要在口头上、行动上以及班级活动中进行表扬。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激励策略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当前生活化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中时,也应注重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融入,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施激励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激励策略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德育的意义。例如,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时,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事作为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如通过积分制,对一学期中不乱丢垃圾、主动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和积分,并在学期末考评总结时纳入这些积分,以此引导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遵守班级的规则制度,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中真实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认知来分析事件,由此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如组织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班主任可引导各个小组总结活动,让学生能明白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深刻含义,并在分享过程中评选出此次德育活动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整个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班主任应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展开德育工作时,班主任应该分析现有德育存在的不足,结合在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原则,积极开展正确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同时,要分析德育存在不足的原因,适当地转换教学理念,结合实际生活,在德育中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道德素养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曼,高肖.浅谈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有效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41-142.
[2]沈达峰.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实施[J].吉林教育,2021(10):87-88.
[3]乔焕.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学苑教育,2021(08):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