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凡
藁城区育才幼儿园 河北 石家庄 052160
摘要:“生成课程”与传统计划课程的最大区别是,生成课程更加强调“感受”,属于一种较少专门计划,且无法预测的自发性课程。因此,在幼儿基础教育中,关注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就是要求幼儿教师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在保证幼儿课程计划性与趣味性平衡的过程中,体现生成课程的系统性、教育性。引导幼儿在自身态度积极的课程体验中,实效深化课程内容,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
前言:
所谓“生成”是相对于“既定”概念而言的。在现如今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幼儿园重视生成课程与生成课程实施,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就基于生成课程理念,详细分析现阶段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现状,而后针对提出优化建议,在幼儿教师的不断创新、实践中,为后续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指明方向,形成科学的生成课程体系。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
生成课程理念在国内的幼儿园教育中并不罕见。再加上近年来深入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重视对幼儿的全面教育。然而,“知”不等于“用”,也不等于“通”。下述的生成课程实施问题在现阶段的大部分幼儿园教育中依然十分常见。如:大部分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意识淡薄,在实践生成课程的过程中,心理上存在畏难情结,对于生成课程的把控总是认为很难,很容易就走向偏颇教育方向。抑或是幼儿教师生成课程观念模糊,在实践生成课程的过程中,缺乏把握生成课程时机的主动性,更加习惯预设课程的逐步完成。
基于此,要想让幼儿教师彻底理清“生成”、“生成课程”概念,就需要从源头上强调生成课程的实质本义:从幼儿生活学习活动中,基于幼儿兴趣而形成的具体课程。虽不具有既定性、预设性[1]。但是,生成课程也并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在幼儿的学习、游戏、生活中,基于具体事件而形成。幼儿教师完全不需要因为“生成”一词就被牵着鼻子走。而是基于快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在自然而然的关系发展中,为幼儿提供持续性有效回应,去感受,去信任即可。
那么,基于“生成课程”特征,思考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就需要考虑生成课程也具备的潜在计划性一面,将其与既定园本课程并举,关注幼儿的活动观察,重视幼儿发展过程的对应先期准备。而后以此为基,以“深化幼儿的兴趣”为目的,根据幼儿行动确定接下来幼儿教育方向,在充满趣味性、尊重性的幼儿主体地位凸显中,拓宽幼儿的生长空间。让幼儿既作为生成课程的参与者,又作为生成课程的构成者而存在,幼儿教师则因势利导的采取适当“介入”措施,支持并指导幼儿趣味学习,快乐发展。
二、优化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文所述的幼儿教师生成课程意识淡薄,以及幼儿教师生成课程观念模糊等问题,进行针对的幼儿园生成课程实践完善,需要幼儿教师从以下两方面针对优化,从而为幼儿生成课程教育找准方向,下足功夫。
(一)转变幼儿教师生成课程观
1.从幼儿当前的学习主题中生成
在目前的幼儿园课程形态下,加强生成课程实践,首先,应强化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意识。使幼儿教师在理解传统课程与生成课程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结构。深度认识生成课程理念,正确理解并结合对教育目标、对幼儿的理解所催生的计划外行为的科学利用。而要具体做到这一点,就是幼儿教师在适应传统课程的基础上,从具体的幼儿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中,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幼儿反应重点观察,并留出足够的弹性时间让幼儿发展“生成”,捕捉幼儿实际需求[2]。
例如幼儿教师在开展“我是小小环卫工”活动中,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预设“清理”活动目标,而后应用自身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只是,幼儿教师相较于传统模式,在本次活动开展中,将教师的视角观察放置在了对幼儿过程性行为与活动开始前行动观察,不再执着与活动成果。以此实现“生成课程”合理实践,根据自己发现的幼儿对垃圾桶、颜色、垃圾分类等的基本了解,生成对幼儿正确垃圾分类的活动引导。
2.把为幼儿创造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环境作为生成课程资源
幼儿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幼儿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一些该阶段的特定发展任务。例如:幼儿时期的运动、手工、交际、表演等。幼儿生活的环境则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机能活动,让幼儿在深化探索,以此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独有的情感方式加以表现。而这些情感表现方式在幼儿的不同阶段主要表现为:能力、智力、友谊、独立性等。例如,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有契合幼儿发展需求的娱乐设施、区角设计等。幼儿教师通过对这些具象区域抑或是设施的相应文化环境创设,就可以快速为幼儿提供发展资源,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在自己想要参与的主题活动中,保持参与的具体热情,潜移默化完成学习[3]。以户外游戏“猜谜闯关”为例,幼儿教师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收获快乐。不但可以通过猜谜形式锻炼幼儿的思维,还可以相互作用的利用好幼儿的游戏参与反馈,让幼儿无形拓宽学习视野,进而做好生成课程实践。
3.将偶发性事件作为生成课程资源
在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中,幼儿教师可以成为生成课程资源,幼儿常见的推搡、争执、口角等也可以引发生成课程资源。因此,幼儿教师做好生成课程实施,就是不仅要密切关注幼儿习惯行为,还要把握好生成时机,将幼儿与各种资源互动所引发的问题整合为资源,依据明确的幼儿教育目标,合理利用生成资源,将其转变为相应的生成课程[4]。例如,幼儿教师利用幼儿争执问题“究竟可不可以推、打小鸭子?”来乘机导出爱护动物主题,让幼儿在视角转换体验中,将自己“变”为小鸭子,深刻提升是非辨别能力。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能力
在幼儿园生成课程实践中,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生成课程能力,主要是:转变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实践态度,以及强化幼儿教师的发展课程能力。让幼儿教师相较于以往的否定、忽略、敷衍回应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意识到应为幼儿创设和谐、有爱、尊重的精神环境,并在不打击幼儿积极性的宗旨下,构建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主动体验驱动下,在体验中衍生问题,在问题思考中激发兴致,在兴致回味中形成能力。幼儿教师则是把可以生成的内容皆转换为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学习的主题活动,促使幼儿在活动体验中,相互作用,螺旋生成,最终获得有效的主动学习能力[5]。例如,幼儿教师不但利用简单的天气变化,通过幼儿感叹“好冷啊”带着幼儿开展锻炼活动。还能够顺着幼儿的实际需求,在“变废为宝”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实际困难,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制作技巧点拨,开发幼儿动手思维,给到幼儿有效回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可以被用作幼儿园生成课程的资源有许多。关键是需要幼儿教师具备正确的资源应用意识,科学抓取生成课程时机,以幼儿为中心,转变自身生成课程意识。而后,打破传统幼儿教育模式,不再轻易否定、忽略或浅性回应幼儿,而是将所有可用的生成资源整合,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具有积极参与态度的生成课程,完成对幼儿的全面培育,促使幼儿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48-149.
[2]王路,辛均庚.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运用——以“跳皮筋”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2):34-36.
[3]张玉琴,张翔升.人类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本土文化资源路径初探——以河东盐文化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03):41-47.
[4]熊仕蓉,杨雪,邓富玉.构建“有生命力”的课程——幼儿园高品质发展之路[J].教育科学论坛,2021,(02):19-21.
[5]魏诗颖.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园课程生命教育取向的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9(48):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