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合
河北省献县第一中学 062250
摘要: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科目,目前在许多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目的是应试和高分,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应试技巧和物理答题公式,这种模式下,学生的逻辑思维无法拓展,课堂体验变得枯燥乏味。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严重违背了新时代要求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同时也忽视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所以高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相关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实践培养
引言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其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物理学习,就直接影响到其未来发展。在当前,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考也提出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为了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架构进行研究,分析将其融入教学实际中的方法。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价值
在新课标下,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具体涵盖了物理观念素养、实验探究素养、科学思维素养与科学态度素养四大维度的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中需要必须掌握的品格及管件学科能力,这是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终身学习的重要思想基础。其中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除了作为一种常用研究手段之外,也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锻炼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操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础。或者说,物理核心素养下的物理概念构建、物理实验探究等都需要建立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所以为了可以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就必须要以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为基准,重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确保可以大程度发挥物理实验在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知识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对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了解就只有这些,这就导致了培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点,教师虽然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却不了解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物理知识的欲望,这就使学生无法激发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就无法提升物理知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点,教师在教学时会习惯性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或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使教学的趣味性降低,并无法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就使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教学,并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三点,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也不关心物理的发展状况,同时也无法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而教师在教学时,也不注重物理的发展状况和物理知识与现实的关系,这就是学生无法产生将教学知识与生活结合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最终会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阻碍。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培养态度和责任
这里的态度和责任指的是科学态度、责任感,其是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责任感呢?教师可以根据物理的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物理实验的过程有多么艰难,让学生树立起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将宇航员在太空舱里的生活的视频进行播放。因为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刺激到学生的感官,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快速地激发出来。
教师再适时地讲解一些牛顿是怎么得出这一结论的,说一说其为了验证自己的结论做了哪些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将物理学家们的科学精神感受到,比如:不断的探索、永远不会放弃等。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牛顿第一定律掌握,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责任感,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生本观察能力
物理是自然学科,与生活有太多对接点,教师在物理学科教学情境设计时,需要有对接生活的意识,结合生活案例和生活现象做设计,可以快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自然进入到物理学习探究之中。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一定认知,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能够培养其物理学科核心能力,这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现实帮助。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广泛吸收学生参与意见,让学生借助生活认知经历,搜集提供一些生活案例,学科教学形成支持。生活化教学情境设计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这样才能顺利形成对接,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入场,对物理现象和原理做深度讨论。
(三)引入思维导图,实现思维创新
物理思维是指在物理学的学习与研究中所需要形成的思维模式,其是科学思维的组成部分。相较于一般的科学思维而言,物理思维在重视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的同时,又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与思维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物理实验装置的选择,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其优劣进行批判分析。例如,在进行“电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表接法的区别,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电流表内接法和电表外接法的不同罗列出来,在其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电流表内接和外接条件的不同与其减小误差的原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实现更为深度的考量。
(四)将物理的科学思想渗透出去
传统的学科之间有很高的壁垒,各科与各科之间无法相溶,这个现象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所有学科的目的是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运用生活,各科之间应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于高中物理来说,这门学科的难度大,导致很多学生会将其他学科的时间挪用到物理上,这其实是不妥的,物理的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开放教学思维,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若是仅仅当做一个学科来学习,那思想就过于狭隘了。学生可以通过各学科融汇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老师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实现了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并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的有限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做导向,对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改变。上述提供了几种简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掌握物理概念、树立科学思维、开展实验情境教学、培养态度和责任,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培养,才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不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不断的实践,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阮秀丽.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设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39.
[2]卢海峰.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35-36.
[3]侯慧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路径[J].山西青年,2019(24):167.
[4]程俊.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8.
[5]任四霞.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