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李斌
[导读] 随着新课改内容的发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李斌
        新疆阿克苏乌什县依麻木镇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内容的发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数学不应该像人们印象中得那样繁琐乏味,它渗透于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等待人们挖掘和发现。在创新思维背景下,学生应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基于此内容,深入探索研究关于“解决问题”的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引言:传统应试教育学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基本没有大幅改动,教师课堂所讲解的内容几乎是大同小异。然而学生只要构架起自身的“问题解决”知识体系,就能够使原本固定的知识发散开来,甚至将学习过的各领域的重点内容融会贯通。由此可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应该是推动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知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
        一、构建“解决问题”知识体系的内在要素
        (一)树立问题意识且具有能动性
        能够独自“解决问题”的学生其一定具有问题意识,面对陌生的问题时能够根据以往学习经验自主观察、探索并做出合理选择。“解决问题”能动性的培养,主要在于实际生活中对身边事物五官感触所得到的自我思考。看到、听到或触碰到的真实事物,最能直观地激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现实与数学之间的代际转换
        数学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它细致入微地融入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自我意识。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充足的知识,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需要提升学生反应能力,明确自我认知,为解决问题提供高水平判断力与洞察力。实现依靠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三)水平达标的计算能力与自我评判规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高水平的计算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精确、达标的计算答案。并且能够列出完整的推理过程与计算结果。完成以上流程后,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问题,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做出科学的自我评判,从而提升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
        二、目前小学生数学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匮乏
        (一)简化问题能力不足
        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各种拗口难懂的定义或符号,小学数学学科范围中亦包括如此的题目。很多小学生在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无法发挥个人的组织能力去分门归类地梳理知识点,甚至被繁琐冗长的题干所局限不知该从何下手,无法实现问题的联系与被联系。


        (二)研究问题创新能力不足
        在很多人印象中数学仿佛就是在不停地做着机械的演算,但实际上数学这门学科需要注重培养人与学科的契合度,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社会的小学生总是一成不变地等待被灌输知识,对参考书中给出的推理过程和演算过程照搬地变成自己的内容,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导致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被忽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更多的只是复制粘贴正确答案,自我探索研究问题的创造力往往被抹杀。
        (三)知识学习稳定力不足
        任何学科的某一章节都不是独立的个体,数学也同样需要脚踏实地,各个知识点承上启下结合成一个大体系。若某个知识点没有理解,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就会感到吃力甚至迷惑。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时,心浮气躁缺少耐性,眼前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就迫不及待开始迈下一步。当遇到纯粹考察基本知识的数学问题时,模棱两可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明确“解决问题”方向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定制不同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获得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并且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做出一个合理的规划,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巩固“解决问题”实力
        兴趣始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数学成绩。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趣味性,从兴趣出发整体贯彻数学学科的学习,从被动复制答案到自主参与课堂,多种思维多想思路并驾齐驱。教师可在课上设计一定趣味性题目,寓教于乐实现多样课堂活动。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解决问题”意识
        以往教学成果经验看来,帮助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知识体系是教学重点,并且应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不同问题具有不同特点,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提升自身独立思考能力,才能举一反三。教师要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及时详细地做出总结,对学生针对性地作相关测验。
        结语
        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重点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判断力等。面对传统的应试教育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方式,用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思维逻辑,使数学教学更灵活地融入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福山.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2):75-76.
        [2]巫楚泉.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优化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0):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