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燕
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 甘肃 张掖734300
摘要:多年来的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理念已逐步渗入更多教育工作者的体内。在小学教学中,利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既能拓宽教育教学途径,又能丰富教学课程资源,以实践活动为主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也能够让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加多元化,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更要注重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让语文校本课程更有魅力。本文中简要介绍的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的相关策略,能够供各位语文教师及教育同行们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语文素养不单是一种语言技能,它是学生文明素养与自我发展的综合展现。要求学生在不断学习、生活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会积累,能够在现存真实的语境中,将所学活学活用,灵活组织语言,培养语言能力和素质。学生要在学习中勇于谈出内心的想法,能够认真听别人说话,积极和同学讨论,并在与人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正视个人的短板,学习别人的优势,能够友善的和别人相处,和别人谈吐沟通。
因此,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课标”是准绳,“核心素养”是目的,让符合本地特色和学生个体发展规律的校本课程发挥作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协同发展。作为即将迈入教育发展现代化的语文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挖掘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提高,进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校的育人效果。
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是学校彰显学生自我发展的课程,语文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为了让学生丰富“语言”这个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让中华民族多少年来的经典文明得以传承。作为基层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就要以传承文化为己任,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革教学方法,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策略。不过在我们身边的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还有一些让我们无法忽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教学内容,而往往忽视了把课外经典的、通俗易懂的内容引入课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忽略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无法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更不用说综合素质的发展了。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重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新人文,感受新变化,创造新未来。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丰富语文教学形式,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秉承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拓宽语文教育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资源很重要。身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清楚,校本课程资源最实用的是来自于本地的特色文化,将身边易懂的、公认的、乐于接受的公共文化,成为我们的教育资源。人们常说,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校本课程资源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发现校本资源,进而对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利用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课本当中,每一个单元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资源,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相得益彰,因地制宜,再将土本特色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历史事迹都融入到校本课程之中。
在对众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题、内容进行观察和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好多学校都围绕国学经典、古文化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让学生在吟诵中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古籍中蕴含着的经典文化内涵。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设置不同内容及难度的校本课程内容,将更加多样化的资源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将大千世界的山川河流、花草虫鱼、风土人情都作为学生校本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用这种挖掘开发的方式,让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变得更具特色,更具实践性,更好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2.以文化孕育为主题开发,丰富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文化一定是主题。课程的开发需要根据实际的文化内涵,搜集与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所搜集的校本课程资源进一步充实主题文化,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根据校本课程的主题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并将现有的教学资料进行调整,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删除不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另外,任课教师也要适时关注所带班级学生的个体学情,根据他们在小学各年级段的语文发展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再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文化气息,通过他们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一些特点,从文化孕育的角度,搜集相关内容,丰富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以实践活动为主,多方位开发语文资源,提升语文教育的多元化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包括相应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社会的教学资源,将相关社会热点事件、信息资源经过筛选整合后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的生活及学习体验,在兼顾学校课程开发的同时做到语文教育人文性、工具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经历不同人物的生活历程,把自己的所学所创运用到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当中,让自己所学习的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社会实践,让语文课程不再孤单,让语文教育不再寂寞,让语文教育更加多元化的为学生服务。
4.注重教师能力素养,让语文校本课程更有魅力。
任何事少不了人来做,教师能力有高低,课程开发的质量也就有了不同的层次。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要基于本校的办学理念,开发相应的语文校本课程,做到国家语文课程、地方语文课程及校本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要在教师培养上下功夫,组织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努力让教师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提高眼界,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更多更好的资源进入学校,发扬语文课程的魅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让学校课程更具魅力。
5.有效发挥学生的作用,让语文校本课程更加完善。
语文校本课程的挖掘要以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就要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进一步让课程变得完美。同时在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关的信箱投稿、论坛征集等方法,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在校本课程中想要学些什么,希望有什么样的活动,从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踊跃地参与到校本课程学习中去。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语文课程体系,让课程发挥育人作用,让语文校本课程成为语文基础课程的有效补充。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并开发校本课程,更好地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为党和人民培育出有文化、有理想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长俊,罗良建.知行合一:小学语文行走阅读的校本实践——以都江堰灌州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0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