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央林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一小学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具体探讨了语文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从工具性的属性来看,有效地提高了我们的沟通与理解能力;从人文属性来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还对于性格塑造、德育发展、价值观的构建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人文素养属于学生精神层面的素质要求,是在语文基础的夯实下,通过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以进取心求知,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的过程,人文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在授课中,由浅入深地体现出语文的内涵知识点,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感知与认知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的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素养知识内容。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是传统教学理念束缚的结果。正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深远影响,教师在课堂的侧重点往往是注重传授语文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目的是在考试时可以巧妙应答,提高语文成绩,但是却忽略了语文内容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人文素养,无法在学生的心灵方面进行影响。所以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理念,没有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单一,没有落实新课标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没有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认识到平常没有接触到的事物,在价值观和一些理念方面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惑,产生不健康心理。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可以正确辨别是非,提高对外界信息的抵抗力,小学生缺失人文素养教育,就无法有正确的价值观,无法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会有消极影响。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人文精神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父亲并没有听从他人的劝解,没有放弃救援,终于将儿子救出。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父亲坚强的性格和深沉的父爱;父亲与儿子一起救出了其他的同学,从中可以学习到救援的意义。
又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拼尽最后一颗子弹,在弹尽粮绝时,跳落悬崖,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民族精神,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循循善诱,启迪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的内容大多具有人文素养教育价值,因而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可以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目标。很明显,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材的中心思想大多包含人文精神,但是要想让学生习得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逐步领会文章知识内容,层层深入,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比如,在学习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教育。文章先交待了吃花生的背景情况,接着父亲向“我们”提问,“你们爱吃花生么?”“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果实找到树上与埋在土里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把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都比作不同的人,你们能分别说出它们的性格特点?在性格比较之后,你们又认为具备什么样精神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
(三)注重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受遗传、外界生活环境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之间也呈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有的学生悟性较高,教师把知识内容讲解一遍,少数学生就可以完全掌握知识点。而有些学生,教师反复讲解多次,学生仍不能理解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时,就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材施教。
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在分析“草船借箭”得以成功的原因时,一些学生只会在文章中找答案,而有些学生却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教材之外,寻找到“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这就是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为此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无论何种层次的学生,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政治斗争;还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正直;或者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闲情逸致,都充满了人文素养的气息。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深度的语文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
[1]褚丽丽.构建人文课堂,培育学生人文素养[J].江西教育,2021(15):43.
[2]邵湛.有温度的教学——初探影视资源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J].求知导刊,2021(20):44-45.
[3]汤燕星.“本位”语文视域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