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
贵州省兴仁市下山镇茅坪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情,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出了合理科学的创新,用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思维激发环境。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为语文实践教学,以及为学生能力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思维激活;教学策略
引言:敏捷、严谨、宽泛的思维,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对小学生后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激活学生的思维,作为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且紧紧围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出了丰富的教学方式,以此确保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的元素,合理植入实践教学中,以此带动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思考和敢于思考。
一、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激活学生的思维,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思维在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像是创新性思维、常规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每一种思维模式都会影响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判断,所以着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1]。以创新性思维为例,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解决问题方面,不再固执的依照某一个方向思考,而是会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进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和理解问题。第二,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成功激活学生思维后,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会更加的轻松和高效,主要是由于学生思维层面和自主性被完全打开,当教师抛出教学问题时,学生可以快速展开全方面思考,并积极探索思考方向和答案的正确性,如此一来自然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还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着手改进,尤其是在教学方式上,不仅要贴合语文教学的内容,还要符合当前小学生的思维状况,以及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教学方式具有文化教学和激活思维的双重效果。
(一)将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载体,为学生奠定思维基础
思维激活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教学问题为例,只有真正理解了问题,才能确定思维的发散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2]。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将生活化的元素,合理植入语文教学内容中,确保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且随即展开系统、全面的思考。但是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生活元素的选择,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二来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展开思维。第二,生活元素要具有良好的真实性,因为真实的事物能够与学生形成共鸣,所以更容易成为学生思维的辐射点,继而能够为激活学生思维,提供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开展《慈母情深》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元素,用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为激活学生思维,创造良好有效的环境条件。
如,“同学们是否在生活中,仔细的观察过自己的母亲,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短片资料,而后说一说对母亲的认识”,随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功能,像学生展示与母爱相关的视频。而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必然会受到激发和引导,如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母亲不辞辛劳的照顾自己,有的学生会想到母亲为自己,甘愿付出青春和大量的精力。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科学的应用生活中的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还可以有效激活和带动学生发散思维。
(二)将游戏元素作为教学的载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要将培养学生乐于思维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性的思维,转变为主动性的思维,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需要将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和乐于思考的习惯。基于此,结合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促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既能有效的掌握教学知识点,又能养成发散思维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小马过河》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出与之相应的游戏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兴趣。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教师先挑选出几名学生,并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分配游戏角色,像是“松鼠”、“小马”和“老牛”等,随后鼓励学生使用语言和动作,形象生动的还原出整个故事情节。当学生依照文章内容完成游戏后,为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表演的内容和情节,续写和丰富故事内容,如“请同学们发散思维,想象一下小马顺利过河后,会如何向老马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当小马再次遇到困难时,会如何选择应对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全面打开,并将自己想象到的情节,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由此可见,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改变了学生被动思维的形式,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创新游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此为激活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扩宽学生思维的层面
丰富和扩宽学生的思维层面,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扩宽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例,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从而形成不同的丰富的思维,而在众多思维的碰撞下,自然能够达到扩展学生思维层面的效果。
例如,在开展《乌鸦喝水》教学活动时,当教师在完成讲解后,就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为学生设置讨论的主题,如“乌鸦除了采用填石子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喝到瓶中的水”。在问题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思考,并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像是“乌鸦可以将瓶子推倒,让瓶中的水流出”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得学生在众多的思维和想法下,扩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向,最终使小学语文教学,达到了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结语:综上所述,思维激活对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能力提升,具有十分关键且重要的意义,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必须从教学方式上做出改进和创新。本文主要从生活化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做出了合理分析并提出了实践方式,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香英.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1):31-32.
[2]卢碧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0(A3):39-40.
[3]马天骄.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措施[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