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新
济南外国语学校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8
摘 要: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逐渐开始应用问题导学法,这是一种古老又不失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对数学课堂教学予以有效优化。为了将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我们仍然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水平予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在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理解能力。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没有予以重视,仅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进行传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一些教师还认为是因为数学难学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时代教学事业发展中,逐渐深入实施了教学改革工作,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将问题导学法积极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问题导学法的相关概述
所谓问题导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借助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转变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思考和探究过程中,逐步实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相比,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十分显著,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并将教学重点内容突出体现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具有情景性、引导性、规划性等方面特征,可以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予以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将具体教学情况作为依据,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对问题导学法作用予以正确认识,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
首先,借助问题导学法,可以对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在教师实际对问题导学法进行应用期间,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有效调动起来,之后再由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各个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对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其次,可以有效提升数学教师的素质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有效应用问题导学法,在正式上课前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材料进行积极研究和学习,将学生学习特点作为依据对教学问题进行合理设计,将学生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得到准确的答案;再者,可以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复习等方面效果予以提升,在新课教学中可以应用问题导学法,在课后复习过程中同样可以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学习体系地完善构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地提高,并为 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提升导入问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逐渐开始关注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部分教学将这一方法积极应用到了实践教学工作中,但是并没有获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在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以后发现,教师在对教学问题进行设计时,没有对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情况予以充分考虑,或者设计的问题过于贴近生活而脱离了教学内容,提问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后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内容予以关注。
首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从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出发,对当前具体教学需求予以满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其次,需要注重问题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并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学习,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再者,就是需要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等予以考虑,在设置问题过程中,难度不能过高或者过低,保证学生可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避免难度过高打击学生信心或者难度过低失去教学作用等问题。
举例来讲,在初中数学“图形的平移”部分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属于几何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对符合教学需求的问题进行设置,比如提问学生:“图形平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者“图形平移之后会产生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图形平移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可以进行主动学习,实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
2.2利用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在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以及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初中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数学问题也难以独立进行解决,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自然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感受到了挫败感,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实际导入问题过程中,需要借助创设情境的方法,借助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并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从而实现效率更高地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在对教学问题和情境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场景作为出发点,通过生动、形象的内容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并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予以提升。
举例来讲,在初中数学“平面图形”这部分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基本认识各种常见的数学平面图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将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面图形直观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各个图形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对图形进行分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显著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但是,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部分数学教师很少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结语
在初中阶段教学工作中,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长期以来借助传统教学方式都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并尝试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渐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邢承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5):
[2]吴金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00 (001):P.90-91.
[3]吴明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 (006):P.22-22.
作者简介:姓名:韩立新 出生年月:1983.12 性别:男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 民族:汉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邮编:250108 单位:济南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