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浩龙
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甘肃 白银 7309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也是现阶段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应该具备的素质。在进行学习分析时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将问题意识真正贯穿于学生的课堂之中。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引言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指通过问题来进行意识的深度拓展。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和智慧的启迪窗口,在问题提问和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经历的形成,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内生动力,让学生在提问当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1 营造提问的良好氛围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氛围的有效养成对于学习策略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若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问题意识入手,对于知识的学习,要在学和问中形成具体概念和体系,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寻求答案的过程,而是应该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策略的具体研讨来加强学生提问意识和提问方法的应用。
在学习时,首先要通过学习氛围的养成分析促进问题意识的有效教学。在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师生关系入手分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在提问时,大多数学生的提问主动性较低,究其原因很多学生比较在意教师课后的评价,害怕被老师叫起来点名回答问题,对提问具有抗拒的心理,回答声音太小,回答后害怕自己因回答错误而被同学嘲笑。因此教师在提问数学知识过程中,要进行正向引导,帮助学生减轻提问过后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明确只有主动站出来提问和回答才能促进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在提问意识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将目光停留在提出问题的环节中还需要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进一步引导,促成解决问题的机制运行。因此,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目光和欣赏的眼光来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之上,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若发现同学有“问题恐惧症”,可以在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想,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忧虑,进而在课堂上找到更好的提问探究模式。通过思路的表达和问题来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1]。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创作的平台,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对教材以及教参提出问题,形成敢于挑战、敢于质疑的精神。通过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和创新,通过提问进行发散思维的有效分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学生提问过程中,教师要以正确的提问观来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不重视学生的提问,同时也不能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质疑当成一种负担和一种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 。教师应该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问与答,要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生动的挖掘,以学生的视角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提问,若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太于深奥,教师不要急于肯定表扬或否定,需要通过引导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升华,同时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以及后续的研究对深奥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提问的正确观念。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明确学生对于观念的掌握程度和意识形态,进而通过思想和思维的深入开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2]。
2 创设问题教学的情景
在进行提问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引导。通过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进行提问策略的养成。同时也需要意识到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养成需要在多问多想的过程中实现,大多数人只关注了提问的数量,而忽略了对质量的引导。学生仅仅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容的简单分析后便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未加思考,因此这种提问本身就是无效提问。简单而重复的提问只会让教学走入一个误区。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在某个关键的内容上进行价值的探究。例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询问情景: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坐火车、汽车和轮船,一天当中火车有4班、2班和3班,问一天有多少种不同走法?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后,通过这样简单的问题及计算形成排列组合的初步概念,这样教师便可以利用这种情景进行深度提问,有没有更简单的算法能够将生活当中的排列组合现象通过公式进行描述?在学习提问之后还需要形成具体规律,学生在多次尝试之后,探寻到排列组合的具体规律,并结合课本上的公式来进行分析,有效解决问题。利用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3]。
3 改善教学方式,培养问题意识
在讲授过程中,除了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善,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提问的具体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理科性思维较为强大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形成具体、细致、系统性的知识理解和知识分析手段。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将各类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和思考,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运用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提问的方法策略延伸到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过程中更好了解提问的具体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提问方法和价值观。 在进行教学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通过有趣的课堂内容来提出问题。在提问过程中 还需要引导学生从一道题当中进行多种方法的总结和概括,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例如,在学习和函数有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图像的创设来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将正弦函数的公式进行展现后,向学生询问如何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式来画出它的图像,将不同函数值代入再具体分析。通过图像的平移变换,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抽象思维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在提问过程中通过有效变化,还可以进行cos函数的提问和展示。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小组活动的有效设计,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提前查找和函数概念有关的知识 。在学习完函数的性质之后,还可以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入手,通过具体的数值来分析函数,采用列表法来研究函数。因此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学习策略引导时可以询问学生除了函数的图像表达方式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表示函数,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对函数的概念形成更深入的理解[4]。
4 结束语
问题是思维大门开启的钥匙。在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提问策略的有效应用才能做到有所突破,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提问。在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具体分析,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从而通过合理的数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成绩 ,促进提问式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荣南.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 [J].数学教育导刊,2019:228-238.
[2]魏巍.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4,(17) :222.
[3]陈阁.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讨论研究[J].基础教育教学(下旬刊),2018, 07: 187-188.
[4]王鸣.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策略[J].科技教育导刊,2018,26(2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