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英
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733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的成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数学是小学学习的主体学科,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目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来说,无论是难度还是综合性都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应用题上。应用题主要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应用题有一定的心理抗拒。如何提高其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将在文中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是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实际问题的测试是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比较高。不仅要适用于数学公式,还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通过应用题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从而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应创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1积累数学知识和数学技巧
只有以充分而深刻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才能在应用题的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有了知识库为前提,才能给自己更多的知识保障。数学技能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问题解决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分数除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自己所准备的知识内容通过PPT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信息的教学可以更清晰且直观地将知识掌握到位,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都需要可以将每个知识的细节教授给学生。比如说在讲解怎么进行分数除法时,老师要将除数分数怎样进行倒数,再进行除法。让每个步骤都可以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良好展现出来。那么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需要让学生将每一个步骤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来,方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翻阅查看,那么在将知识全部讲解完成之后,老师就相对应的找几道关于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经过自己在课上积累的知识以及技巧将应用题解答出来。根据最后课程所剩的时间安排合适数量的应用题,随机选择学生来回答,可以将课后的应用题放到PPT 上让学生回答。将知识得到良好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自己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每一节课都让学生积累好知识,将每一节数学知识掌握到位,这样积累性的学习对于应用题的解答就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老师还可以留几道关于下节课知识的应用题,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一个良好地分析。
2小组合作分析应用题
让学生通过自身发散性的思维和合作性的思想去学习应用题,能够通过学生自身的思想,将应用题的相关解题步骤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也能够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将小组成员的思想互相补充,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数学广角》的过程中,老师就需要给学生分好小组,小组地分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可以将这个任务交给课代表,让课代表通过平时与学生的友好交流,更好的分配好小组,分配完成小组之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分配这节课程的应用题,每个小组都会有一个关于数学广角的应用题,但是整个步骤是让小组自己将知识学习,并且可以找好数学广角中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上课时,老师会让学生按照指定的小组进行适当的座位安排,每组坐在一起,方便交流。座位分配完成后,老师随机给学生分配申请问题。每组学生选择的应用题是完全随机的。因此,它能在短时间内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适应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消化知识。然后给学生10分钟或15分钟的讨论,讨论过程围绕应用题展开,通过应用题发现并积累广角数学知识。讨论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解相关的应用题。
3提炼问题元素,锻炼学生审题能力
审题,这是学生从小到大参加考试时,老师与家长必须说明的一句话,审题成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中常见的错误是审题不清、题未看完、已提笔答好、发现时太晚等,数学应用题条件较多,审题至关重要。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题干的重要元素,运用“加上”、“剪去”与“剩下”“消耗”等词语,注意这些动词的主语。由于一个应用题往往有多个主语,所以要让主语与动词对应好关系,长篇大论的应用题更能锻炼能力与耐心,教师可以多多布置这类作业。
4解决应用题要技巧化方法化
教师在解决学生应用问题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为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但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便可,且比较典型的解决方法,教授有技巧性、快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解决效率和正确率。
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节内容,教育工作者在让同学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特点等基础内容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怎样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并且让他们比较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体积方面又有怎样的联系。在同学们讨论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拿出两个底面积相同、高相同的圆锥和圆柱进行相比较,不断拓展,通过原理推出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只有让同学们充分掌握了圆柱圆锥相关公式的原理推论,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应用题中,这也是传授应用题解决方法和技巧的基本内容,并且让同学们判断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圆柱吗?还有圆柱梁底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吗?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都相等吗?等等通过对这些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有效帮助同学们解决应用题。
结束语
总之,数学应用解题能力作为当今小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我们对其解题策略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研究在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使合理的策略能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产生正确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强度都有了进步,但实际教学的难度却有所降低。不写纸上谈兵,更不写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这些策略的正确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蔡文举.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2]曾燕虹.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