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佳玲
克东县玉岗镇第二中学 1648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了,需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教学方案。以数学为例,其本身的学科特性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所以课程中用到的词汇也相应的会十分晦涩和枯燥,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小学数学,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不但逻辑性相对较差,而且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也低,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就需要通过增加教学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欲和降低学习成本。本文就以此为中心,从三个途径展开论述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
一、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通常是以记忆为主,以考试为辅的,利用记忆来完成教学任务,利用考试来加深知识点的记忆,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好成绩,采取的教学策略就是“先背下来,再慢慢理解”。这样的策略有利于短期快速提高考分,却不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而且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的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而“慢慢理解”也因为完成了考试任务而被遗忘。所以,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数学教师而言,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热情,而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牺牲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趣味性作为教学切入点,从“教学手段”、“课堂氛围”、“学以致用”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开展趣味性教学的三种途径
(一)利用信息科技的力量,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运用到了日常的教学中来,比如“微课”、“小视频”等。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这样动态的视频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大脑喜好,还能形象化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很容易就被动态画面吸引,从而高度集中思想,既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帮学生答疑解惑上。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的第一堂课《准备课》为例,书本上的配图都是二维死板的图画,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来教学,这样的动态画面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和图片、文字等相比,视频的信息量和趣味性往往更胜一筹。所以教师如果能利用好当下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其教学往往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内容的密集程度也更高,在提升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
[1]
(二)利用情景导入法,营造课堂氛围
为了摆脱传统数学教学的刻板化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使用情景法来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先从感性上体会数学,再从理性上学习数学。同时,教师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要从过程上就开始引导学生,先去发现问题,再去处理问题,在如此循坏中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动态的教学,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踊跃的课堂,也说明学生的积极性高,学生在此种课堂氛围中,更容易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
以《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有一个“数字乐园”的游戏,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进行情景导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认识数字和数学知识。同时,如果学生在游戏中发生了错误,教师也可以从旁及时纠正,不仅学习的效果好,纠正的效果也好。
(三)利用生活化的元素,让知识学以致用
数学的抽象性来源于它把生活中具体事物的规律总结成数学的语言。这也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教师需要再把抽象的规律重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展示给学生。利用生活化语言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的把抽象的数学学好。
相较于枯燥的课本解题行为,实际的日常生活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把数学放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应用,能够让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吸收,也更能让小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即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就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应用的影子,把生活和课堂相连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新课改的要求。[2]
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人民币的日常使用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此教学,不仅能通过日常的生活行为来教授学生分类与整理的知识,还能通过元、角、分的使用,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和小数进位打好坚实的基础。课前和课后都可以让学生去实际生活中体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印证自己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按照课程要求记忆那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获得能量,帮助学生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持之以恒;有了兴趣才能专心致志;有了兴趣才能苦尽甘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营造轻松、活跃的数学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享受学习。
参考文献:
[1]卢海.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79-79.
[2]杨雪涛.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18:164-164.